第(2/3)页 秦默手上比划着,口中还模仿着,“仓仓次不隆冬仓,这也是一种民间艺术。” 《斗笑社》第三期录制的时候。 节目组还专门弄了拉洋片的道具和箱子。 那一期是郭家班徒弟下山去赚钱,有印象的观众还记得。有一个打工的项目就是拉洋片。 而现场的王九隆、张九岭,以及后台的秦霄闲等人,都记忆深刻。 现在想想,还是非常的怀念。 只可惜秦默那期是余家班的考官,没有下山玩去,自然也没看到这拉洋片的项目。 “他也唱!” 秦默接着说道,“京八张,怯八张,或各式各样的水箱子、推片儿、蘸画儿。唱法不一样,但是很俏皮。” 周九凉问道:“来一个?” “我给您来个怯八张里的《闯王起义》!” 秦默说着,张口就唱: “哎,再往里边儿再看哟,又一层哟~” “大清以上啦,那是大明喽~” “大明坐了十六帝哟。末帝崇祯哟~不大太平~” “三年旱来三年涝,米贵如珠哟~价往上边升~” “有钱的人家卖骡马,没钱的人家卖儿童~” “黎民百姓就糟了涂炭喽,仓仓次不隆冬仓~” “出了个英雄哟~叫李自成唉~” 这一唱完。 掌声再度响彻。 台下的反应很是热烈,叫好连连。 周九凉点着头道:“不错,挺有那味儿的!” “不同的洋片有不同的唱词!” 作品进入尾声,秦默开始攒底,“但基本的演唱语言都是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生动活泼的!” “那您还有别的唱词吗?”周九凉问道。 “再给您唱个俏皮的,也是怯八张里的。叫《夸美人》!” 这个名字一出来,就听到观众叫好。 感觉上就比《闯王起义》要更受欢迎。 “哎,再往里边儿再看噢~” 秦默怕大家误会。唱了一句便解释道,“这个起头都一样!” “是!” 周九凉说,“您继续!” “您呐细留神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