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是李玉竹意料之中的。 古书上也是这么说的,这类铺子不开到子夜后是不会关门的。 而青楼,晚上才是主场。 不过,有一家开着的铺子倒是特别得很。 那是家药铺。 靛蓝的幌子上面,写着大大的药字。 药铺的规模极小,大约不超过十平。 铺子里有两面墙壁摆着架子,架子上面摆着一些装药的匣子。 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坐在铺子的灯下研磨着药粉。 年纪这么大了,还在夜晚守着铺子,可见家里生活的艰辛。 不过,这铺子倒是给了李玉竹启发。 她可以在城里开药铺。 她曾想在乡里开药铺,但实地调查后发现,开药铺不会赚到太多钱。 因为那巴掌大的集市上,就有两家药铺,各村里还有村医在卖药。 再加上乡下人省钱,有病也不爱买药看病,都是自己瞎琢磨着挖点草药对付,宁可拖延到死,把钱省下来留给子孙,也不肯花钱看病。 而城里人的收入相对高些,地方大,人也多,这里才适合开药铺。 . 马车跑着跑着,渐渐地慢了速度。 车夫在外面说道,“夫人,到家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