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胡娘子虐待刘大妞,气跑了儿子。 儿子带着媳妇干脆住到老丈人家去了,做了上门女婿。 刘大妞怀孕了,两口子也没通知胡娘子。 如今的胡娘子,和大女儿住一处。 大女儿的孩子多,胡娘子每天要带着外孙还要干家务活。 “娘,你怎么搞的,四妞的裤子尿湿了,你怎么不给她换换?”胡娘子的女儿,骂着胡娘子。 胡娘子不服气嚷道,“我这要烧饭啦,哪有时间换?” “烧饭烧饭,那烧的饭呢?锅子里的米到现在还没有煮开,饭在哪儿?”胡娘子的女儿丢下手里抱着的小儿子,抱怨着道。 “孩子由我带,饭我烧,你做什么啦?”胡娘子气得回骂道。 “我干什么?那地里的事情我没做?娘你说话越来越叫人恼火了啊?你把儿子媳妇打跑了就拿我撒气?” 母女俩站在院子里,互相对骂,互相指责。 李玉竹趴在骡子车窗户口,磕着瓜子看着热闹,直到骡子车走过去,完全看不见了,她才又看向别的地方。 清水河村她没怎么来,只会走主要的一条村道,小路怎么走,哪家哪户在哪,她并不清楚。 总之,穆元修带着她走哪儿算哪,她信穆元修。 遇到挑担子的汉子,笑着朝穆元修挥挥手,“是穆兄弟啊,来村里啊。” “里正央求我找大夫看宋夫子的病脚,我找到大夫了,这便带去呢。”穆元修回道。 “那可太好了,我家的娃子又可以去学堂了。”汉子笑着道,挑着担子走过去了。 穆元修赶着骡子车,接着往前走,在一处有着十几阶石阶的坡前停下了。 坡上只有一户人家。 “到了,就是这儿。”穆元修将骡子系在台阶旁的小树上,走来给李玉竹挑帘子。 李玉竹探着头往左右看了看,最后,她看向前方台阶上的几间房子。 正屋的门楣上,挂着牌匾,“清河学堂”。 “平时,这里有三十来个孩子念书,自从宋夫子的脚伤越来越严重后,他告了假,这里就冷清了。”穆元修说道,“两个村里有学问的人不多,都接不了夫子的班。” 昨天在回来的路上,穆元修就说了宋夫子的事情。 宋夫子是个落第的秀才,年轻时屡试不中,家里实在太穷,供不起他读书了,他便放弃了考学。 由家里安排着,娶了大山另一边一个村里的女子为妻,以教书为生,可惜媳妇生下娃儿难产去了。 宋夫子再没娶妻,和老爹老娘一起养着这个儿子。 儿子平安长大,娶妻生女。 但命运并没有眷顾宋夫子。 孙女儿才学会走路时,儿子媳妇坐船出行,遇上大风浪将船吹翻,儿子媳妇两口子都溺亡了。 那时候,宋夫子都五十了。 老爹老娘早已过世多年,无人相助的他,独自抚养孙女。 好在孙女身体一向康健,平安地长大了。 女孩子如今已有十六岁,勤快懂事,平时帮他打理学堂的事务,照顾他起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