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庐陵王瞪眼,敢怒不敢言。 李玉竹忍着笑。 穆元修微笑道,“好,我这就去说。” 他只喝了杯水,又赶着骡子车去了清水河村。 一个时辰后,穆元修回来了,告诉了庐陵王夫妇宋里正的意思。 “宋里正说,如果咱们这儿有地方让学生们来听学,他马上通知下去,让学生来这儿。如果没有地方的话,学堂就暂时安在宋夫子那儿,咱们再慢慢建学堂。”穆元修说道。 庐陵王马上说道,“啊?每天早出晚归的要去清水河村啊?一趟就是七八里的,还要来回走……” 庐陵王妃冷笑,“你个大人还怕来回走?人家几岁的孩子还要每天走呢!从桃花河村走到清水河村,要走十里路,几岁的孩子都在走路,你走不得的?” “我这个子吃不消嘛。”庐陵王揉了揉肚子,叹着气。 “减肥!”庐陵王妃瞪向他。 庐陵王,“……” 李玉竹说道,“爹先去宋夫子家代课,我们再在房子边上加盖两间学堂,到时候将学生们迁过来。咱们家的房子建在两村中间,桃花河村离这里三里远,清水河村离这里七八里远,对两村的孩子来说,是公平的地方。” 宋夫子在清水河村办学堂,于清水河村的孩子有利,于桃花河村的孩子来说,就相当的不利了。 从桃花河村到李家有三里,从李家到清水河村有七八里,加起来十里路了。 也正因为如此,桃花河村去上学的孩子不多。 穆元修说道,“我看可行。” 庐陵王妃也赞同,“一会儿老大他们回来,跟他们说一声,叫他们去村里请工匠来,多请几人,学堂要盖快些,可不能耽误孩子们学习。” 办法解决,庐陵王这才没说话了。 看看又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庐陵王妃留穆元修一起吃午饭,又催李玉竹去地里喊李兴茂和李兴安回来,大家一起说说办学堂的事。 穆元修说道,“我去吧,我走得快。” 庐陵王妃笑道,“也好,你跟他们哥俩说吧。” 穆元修来到宅子旁的地里,大声喊着李家哥俩。 “李大哥,李三哥!” 地里开阔,大声喊话,隔着两里路都听得见。 哥俩抬头看了眼天上的太阳,这都正午了。 两人收起镰刀,一人扛了一捆柴,一起往路上走来。 地里的一些庄稼,比如玉米杆,高粱杆,收了粮食后的杆晒干后,是极好的柴火。 穆元修走过去,接过李兴茂的柴火往肩头背,“大哥,我来吧。” 李兴茂笑着道,“这么急着喊我们,什么事啊?” “隔壁村的宋夫子病了,年纪也大了,不想教学生了,两村三十几个学生没了着落,清水河村的里正要找人接替宋夫子,李伯愿意接下这差事。”穆元修说道。 李兴茂将李兴安的柴火取下来,哥俩一起抬着走,他笑着道,“这是好事啊,父亲反正也闲着。” 李兴安冷哈哈一声,“我爹教学生?他会吗?” 李兴茂沉着脸,“老三,这话就咱们几人面前说说,当着父亲的面不能这么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