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权与责(第四更)-《五胡烽烟》


    第(2/3)页

    谢奕的表现也让很多人惊讶,都知道他脾气暴躁好喝酒,没想到关键时刻居然如此沉得住气。

    在这种危险的时候,还坚持等到郗昙军脱险才撤走。

    谢道韫大大的松了口气,后宫有些紧张的氛围也散去了,笑容重新回来。

    唐国君臣也很乐于见到这种情况,不打仗国际局势不发生大的变化,就是对他们最有利的事情。

    后宫的阴霾散去,文易也终于能安下心继续自己的写书大业。

    这一写就写到了开元3056年(公359),这是文易穿越的第七个年头,也是唐国建立的第五个年头。

    三月五日,惊蛰。

    这天文易提笔写下了最后一个字,包含他核心思想的书籍正式完成。

    一声惊雷骤然响起凌空炸裂,震动万民之心,而后漫漫细雨从天而降。

    春雨贵如油,百姓们忘却了惊雷造成的惊悸,沉浸在雨水带来的喜悦之中。

    但在肉眼见不到的地方,冬眠的蛇虫也被雷声惊醒,纷纷复苏。

    梦启城,王宫,文易听着雷声,看着窗外的细雨,一只手轻轻的抚摸着桌子上厚厚的手稿。

    权与责,是书的名字。

    顾名思义,内容讲的就是国家和百姓相互之间的权力、责任,不同身份、职务的人享有的权力和需要承担的责任。

    全书共十五万字,半白话文写就。文易预估过,如果改成白话文,需要四十万字才行。

    在这个年代绝对是一本大部头的作品了。

    对比一下就知道了,《道德经》才五千余字;《论语》的字数有争议,但也普遍认为在一万余字;《诗经》算长的了也不到四万字。

    大部头的《左传》十九万多字;《战国策》十二万字;《史记》比较长,五十二万六千余字。

    十五万字绝对是大长篇了。

    而且那些超过十万字的几乎都是史书,阐述思想的典籍篇幅都比较短,多是几千上万字,超过十万字的凤毛麟角。

    文易的这本《权与责》是纯理论书籍,全篇无一字废话,都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体系。

    从这一方面来说,他的这十五万字就称得上是巨幅了。

    当然,一本书的成就和篇幅无关,关键是它的内容……反正文易觉得他这本书的内容千百年后会被当成经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