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天降横锅-《这太子不当也罢》
“原来是道岳法师的记名弟子,怪不得精通梵文。”
简单了解了一下,玄奘法师非常高兴。他不用担心来人撒谎,他已证罗汉果位,寻常人在他面前撒谎,一眼便能看得出来。
青年跪拜在玄奘法师脚边,恭敬道:“求法师收我为徒,侍奉师父左右。”
玄奘躬身把青年扶起来,道:“你是道岳法师的记名弟子,收你为徒,需问过道岳法师才好。不过我这里最近很缺少通译,你可以先留在我这儿,帮忙翻译经文。”停顿一下,玄奘法师又道:“你既曾做过佛门俗家弟子,不知可有法号么?”
“道岳师父曾赐下法号,曰‘辩机’。”
“辩机?”玄装法师颔首,道:“这里毕竟是佛门清净之地,俗家名字用起来就不合适了,以后就称你做‘辩机’。辩机,且随知客僧下去领僧袍袈裟,用过斋饭后,就到后堂去翻译经文吧。”
“谨遵法旨。”
辩机道了声佛号,随着知客僧下去了。玄装法师看着他的背影,又是赞赏,又是惋惜。最终,他什么也没说,叹了口气,又进入了‘入定’的状态。
按照佛教的书佛啊,修炼到‘罗汉’的境界,神魂其实已经不在人间了,应该去到极乐世界中去。留在人间,一来是因为阳寿未尽,二来罗汉有传教,度化之责,留在人间也是为了多‘渡’几个有缘人。
隋末乱世,佛教的势力几乎消磨殆尽,在中原的传承岌岌可危。而且也已经证明了,原来的小乘佛法已经不适用中原的教众了,急需一种新的佛法。因此,玄奘法师才决心西行,去寻找心中的‘佛法’。
佛教也讲究缘法,朝闻道夕死可矣对佛教也同样适用。找到了心中的佛法,玄奘法师本可以不回来,但他还是不远万里回来了。除了对李世民承诺之外,他也有一种使命感。
每一个乱世,都注定了一段人间悲剧。越是在这个时候,百姓越需要精神的抚慰。这时,就是佛教大显身手的时候。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像李世民看待佛教,会觉得佛教的教义让人认命,使人懒惰。但在玄奘法师看来,佛教让人忘记烦恼忧愁,能解开人的心结,使人释怀,轻松愉悦,超脱苦难,对身处苦难中的人来说,这是一种救赎。
他的初心,不是坏的,这也是他的‘道’之所在。
……
近期忽然增加的建设工程有好几个,工部的压力倍增,无论是人,还是物资,还是钱,都捉襟见肘了起来。
工部尚书李大亮几次三番在朝议的时候提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再不拨钱,无论是孔圣庙,还是大慈恩寺,都肯定不能按时完成。
李大亮是个武将出身,说话办事不会拐弯,他说做不到,就一定是做不到。如果能做到,他根本也不会提出来。而且,他一点也不怕被免掉工部尚书之职。
工部尚书,六部之中排第六,可谓是狗都不干的活儿。不要以为当了整个国家的包工头多厉害,好像是能贪些钱似的。一来,此时是初唐,大家都是一路走来的生死兄弟,几乎没有贪污腐败的,毕竟都活着,都要脸。李世民又是个明君,想要糊弄他也不容易,一旦事情败露,晚节不保,让人笑话。
再者说,户部尚书唐俭,那可是个扣砖缝的。想从他手里弄钱,简直是天方夜谭。别说多要,足数要出来都不容易。
就算想贪,没钱可贪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