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益州刺史之位-《三国之大汉崛起》


    第(2/3)页

    刘禅继续说道:“如今各部衙门需要提前转移,因此难免会忽略益州的事务,而且迁都之后,益州也需挑选一位刺史来治理,因此朕决定现在就挑选出一个益州刺史,全权负责益州事务,如此准备迁都期间,益州也不会混乱。”

    一众官员闻言皆看向了大殿最前方的那几个人,三公九卿等几个高官。

    刘禅如要挑选益州刺史,迁都之后留守益州负责益州事务的话,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在这些人当中。

    刘巴,李严,董和三人对视一眼,以他们的智慧,都猜到了这个人选可能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首先用排除法,三公以及尚书令徐庶是大汉的顶梁柱,自然不可能留下来。

    再从能力上来看,留守的人选,能力肯定不能弱,而他们三人是大汉的精英,无论是智谋还是执政手段都是一流。

    而从派系上来说,留守益州之人,肯定不能是益州人。

    李严自不必说,虽然以前是刘璋麾下的人,但却是荆州逃过来的,刘巴也是如此,而董和其实也不是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般过去的。这三人都属于东洲派。

    至于黄权,和张松,虽然能力不凡,不差于他们三人,但却是益州本地人,属于益州派系,刘禅不可能让他们留守益州。

    而其余九卿重臣,赵云是武将,蒋干擅长外交,糜竺则是商人出身,相对于治理一州来说,能力相对不足,都不可能留守益州。

    因此益州刺史的官职,必落在李严,刘巴。董和这三人的其中一个身上。这三人虽然是东洲派,但却在益州生活了二十年以上,基本上已经融入益州,但与益州地方豪强,却没有太大的牵扯。而且能力也是一流。

    刘巴董和目不斜视,宠辱不惊,李严眼眶深处,却带着一丝喜色。

    李严这个人,并不是纯臣,他热衷于权势,虽然他是光禄勋,是九卿之一,但论权势,光禄勋其实没有益州刺史的权利大。

    一个在中央负责守卫宫廷,一个在地方执掌一州,在李严心中,他更倾向于后者。

    在历史上他也曾这么做,放着朝廷高官尚书令以及托孤重臣不当,却请求诸葛亮划分五个州为巴州,想去当巴州刺史。

    李严目光微微向上一撇,却见刘禅的目光,一直在自己以及刘巴和董和三人之中来回巡视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