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真是好主意啊,釜底抽薪才能给哈维制造麻烦。 白奎因翻了翻办公桌上的日历,发现最近的国际电影节就是戛纳了。 五月,法国。 巧的是,评审团主席还是老熟人马丁·斯科塞斯。 原本他就想去凑凑热闹,现在就更有理由去了。 可惜即便是马丁·斯科塞斯成为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无间行者》依然没能作为参赛影片参与。 对于戛纳来说《无间行者》显然太过商业了,是一部典型的商业大片。 再想想大船也没能开到戛纳,白奎因反倒释然了。 房间门被轻轻叩响,莉娜带着赛义德进入了办公室。 “我写完了,qb,快看看吧,以你为主角的商业电影!” “编剧王子”明显憔悴了许多,头发乱蓬蓬的,胡子也没刮,形成了络腮胡,浓重的黑眼圈表明他许久没有好好休息了。 接连错失金球奖和编剧工会奖,使得赛义德对这届的奥斯卡最佳剧本奖也不再抱有幻想。 要说没有受到打击,那是自欺欺人,但是赛义德的优点就是韧性极好。 也许是生于王室,使得他起点高于常人,但是父亲地位不高,母族的助力有限,也使得他早早就看清人情冷暖,要么混吃等死碌碌无为过这一生,要么只能另辟蹊径在别处证明自己。 号称“中东巴菲特”的利瓦德王子就是他奋斗的目标,只是他不喜欢也不擅长金融,于是想从电影这个从小就迷恋的爱好中,获得功成名就,令其他王室成员另眼相看的机会。 所以没能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赛义德其实比白奎因更为在意。 好在还有希望,即将开拍的《战争之王》,又是一个好剧本,还能畅想一下明年的奖项。 赛义德不知道这是白奎因最后一个适合拍摄的来自记忆碎片的影片。 忙完了《战争之王》,他手头的事情,便是这个刚刚完成的剧本了,按照白奎因的意思,这部电影可以让他来负责执导。 原本《战争之王》还在编写剧本的时候,白奎因就流露出希望由赛义德来执掌导筒,但是受到了神秘投资人和尼古拉斯·凯奇的反对。 最终《战争之王》的导演被确定为尼古拉斯凯奇力荐的大卫·芬奇。 几年前,大卫·芬奇和尼古拉斯·凯奇合作的《我心狂野》获得了奖项和票房的成功。 之后尼古拉斯·凯奇凭借《勇闯夺命岛》、《变脸》、《空中监狱》的接连成功,奠定了好莱坞一线动作男星的地位。 而他的老伙计大卫·芬奇却经历了事业低谷,原本由他负责的大受欢迎的电视剧《双峰》,因为abc的胡乱指挥,放弃了原本的故事线去拍什么前传,最后因收视率不高而被砍掉。 之后大卫·芬奇的几个电视剧项目接连受挫,和凯奇老婆合作的《迷失公路》票房扑街,使其能够获得的资源越来越少。 白奎因本来是不想用大卫·芬奇的,大家都有类似的心态,捧高踩低,生怕大卫·芬奇的接连失败连累了自己。 但是尼古拉斯·凯奇是《战争之王》的绝对核心,又是投资人之一,没有合适的理由是很难拒绝他的,于是白奎因便期望从大卫·芬奇的作品中挑毛病。 然而,当白奎因研究了一番大卫·芬奇的作品,却发现他的风格非常适合《战争之王》,平淡的剧情却能展现隐藏其中的荒谬,梦幻的叙事逻辑,奇诡的剪辑,大卫·芬奇本就擅长黑色讽刺题材和犯罪题材的影片,这些特质,正是《战争之王》所需要的。 最终,白奎因做出了妥协,他有种预感,由大卫·芬奇也许能拍出比原片更好的《战争之王》,万一不行,他还握着剪辑权,大不了学哈维,自己拿起“剪刀”,按照原片剪辑就是了。 《战争之王》给了大卫·芬奇,白奎因自然需要从其他地方补偿赛义德了。 刚好,韦德马克映像决定拍一部以白奎因为主角的动作电影,圈定了警匪片或者犯罪片的题材方向,因为大家普遍认为白奎因更适合扮演嫉恶如仇的警察。 但是仅仅划定一个方向是不够的,赛义德和他新组建的编剧团队开始努力寻找最为关键的灵感。 警匪故事有很多成功的范例,白奎因不可能成为凭借嘴炮成功的《比弗利警探》,也不能照搬《虎胆龙威》,学基努里维斯在《生死时速》中耍帅便是最容易复制的成功模式了。 刚巧白奎因也喜欢车,有钱了以后收藏了不少价值不菲的赛车,道具倒是不缺。 于是故事的框架出来了,白奎因扮演的警察通过超群的车技,化解了恐怖分子的袭击,赢得了美人的芳心。 只是这个框架在韦德马克映像的项目决策层中获得了褒贬不一的看法。 支持者认为即便是《生死时速》的跟风之作,只要抓住买点,依旧能够获得成功。 反对者举了《生死时速》的正统续作大扑的例子,认为这样的桥段过于老套,反社会的恐怖分子在这些年的影片中出现得太多了,观众已经审美疲劳了。 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一个编剧拿出了一篇杂志文章,建议大家考虑一下。 那是一篇独立记者的报道,记者名叫李肯,是个华裔,他在一个地下赛车集团卧底了数月,写下了这篇文章。 文章标题是《race x》,记录的是一群在纽约街头举办地下飙车的年轻人的故事。 参与地下飙车的大多是被成为“千禧一代”的不到三十的年轻人,美国的“千禧一代”喜欢用“x”自称,其意义很难界定,大致可以理解为cool、非主流、反传统。 race x 也是一场非传统的地下赛车比赛。 参赛者使用的不是价值不菲的高档跑车,甚至鄙视那些知名跑车,他们大多用得是便宜的日本车,却花了大价钱进行改装。 记者李肯跟踪采访的对象叫做拉斐尔,是个汽车机械师,他的座驾是一台不起眼的本田思域却被改装成一台零百加速在五秒以内的“高速怪兽”。 这些纽约的年轻人通过网络汇聚,经常临时占领某个路段开展飙车,甚至敢于在未封闭的路段赛车。 大部分人认为他们是疯子,但是年轻人群体却把这些地下赛车手当做英雄来膜拜。 一番讨论之后,编剧组将故事的核心变成一个车技极高的警察卧底地下赛车世界,并且顺手打掉黑帮的故事,当然了,感情戏是不能少的,为了突出男主,就让他在警花和黑帮少女之间纠结吧。 现在赛义德拿出的剧本,便是按照这个框架重新写就的,名字叫做《红线》,以地下赛车的终点线命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