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扶苏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施政理念与嬴政大相径庭,且在众多儒生博士的劝说下,试图劝说秦始皇废除郡县制,恢复分封制。 作为始皇帝最看重的儿子,始皇帝大怒,可还是想磨砺磨砺扶苏性子中过于柔软细腻的部分。 所以,贬扶苏到上郡做蒙恬的监军。 看似贬谪,本质上不过是锻炼。 毕竟还有什么地方能比得上军队锻炼人呢? 更不要说,蒙恬手中还握着三十万大军,有这三十万定可以保扶苏无恙。 可一封假诏书,扶苏留下一句“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的遗言自尽。 不久之后,蒙恬、蒙毅兄弟也被赵高囚禁,含冤而死。 提起扶苏,笙歌有遗憾,有叹息,可也有怒其不争。 后世中人,无数人设想,若是扶苏继位,大秦帝国的基业也许可以延续百年而不倒。 必须得承认,的确是有这种可能。 毕竟,扶苏可不止比胡亥贤明一星半点儿。 更不要说,扶苏比胡亥得人心,比胡亥能容人。 可,也必须得承认,还有另外一种可能的存在。 任何事情,都必须全面地分析。 也许,扶苏上位,耳根子软,听从了那些儒生的建议废除郡县制,那华夏大地的统一会不会分崩离析。 若扶苏一味仁慈,纵容宽厚之下,那些六国旧民还能安分守己吗? 所有的都也只是假设。 假设,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永不发生。 “宣进来吧。” 笙歌整理了下衣衫,收敛起云淡风轻吊儿郎当的模样,恢复了一国之君的威严。 让后人遗憾了千年的扶苏公子,终于要露面了。 扶苏着一件暗红色衣衫,上绣简单的花纹,发冠简单却又不失格调,眉眼精致,迎面走来,便犹如山间的清风,深秋的暖阳。 真真是一位芝兰玉树光风霁月的公子。 “儿臣参加父皇。” 扶苏行礼,不差一丝一毫,可偏偏又带着行云流水的美感。 这丝毫不像诸侯混战里长大的孩子,倒像是繁华盛世锦绣堆里精心培养大的盛世太子。 皇家的气度,宽容,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单单是站在这里,便会让旁人觉得配得上万里江山。 可惜了…… 真的是可惜了…… 笙歌在心里感叹道。 “无需多礼。” 笙歌缓缓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