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五章 教化之策-《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见皇帝态度甚坚,张浚只能洗耳恭听了。
“第一,溯本清源,吐蕃、党项皆起于西羌,西羌属炎帝后裔,吐谷浑人起于鲜卑,鲜卑、唐人皆属黄帝后裔,同是炎黄子孙。”李晔也不知道是不是,反正以前有那么点印象,翻故纸堆是文人的长处,只要提供一个思路,他们自然会把“证据”找全。
一句话,大家都是兄弟,兄弟就要团结一致。
“第二,藩属关系,吐蕃松赞干布赞普娶文成公主,为大唐之婿,两家本为一家。”松赞干布是吐蕃的实际立国者,至少他活着的时候,大唐吐蕃两家关系不错,王玄策还借了吐蕃、泥婆罗兵灭了中天竺。
五十年前,达磨赞普朗达玛遇刺,吐蕃大乱,王后永丹王妃欧松为自己孩子争位,论恐热以没有大唐册封,赞普的身份根本不合法为由,起兵攻打支持王后的尚思罗。
由此可见,大唐在吐蕃人心中也是有一定地位的,后来论恐热被尚俾俾击败,首先想到的也是投奔大唐。
尚延心作为吐蕃实权人物也是投唐,尚婢婢的部将拓跋怀光斩杀论恐热之后,也是传授长安,以大唐臣属自居。
吐蕃一代战神论钦陵的儿子,最后也是投降大唐,为大唐戎马半生,积战多疮,累劳生疹,最终一病不起。
吐蕃固然是大唐的一生之敌,但投降大唐的蕃将远多于投降吐蕃的唐将。
张议潮振臂一呼,整个河陇风起云涌,麾下也是吐蕃部众云集。
“其三,吐蕃归降大将,一律大书特书,大讲特讲!”
“其四,忆苦思甜,宣讲吐蕃的残暴统治,具体怎么残暴,相信有不少人记忆犹新,你自己去寻访,再宣扬大唐的仁厚,海纳百川,一视同仁。”
这四条都是李晔这两个月思索的结果。
战争固然带来毁灭和死亡,但同样带来交流和融合。
青藏高原是因战争而出现在大唐子民面前。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穷兵黩武固然不好,但回避战争,同样是衰亡之道。
“你都记下了吗?”看着张浚两眼圆睁,李晔还以为他中了邪。
“陛下真乃天纵之才,有此三策,不仅河陇皆平,吐蕃亦将入版图矣!”
吹得李晔都有些脸红了,李晔虽然搞科技不怎么样,但搞关系还是有一套的,旋即咳嗽两声,“张左使赶快下去整理,朕给你十天时间,拿出个范本给朕过目。”
鉴于张浚的前科,李晔还是要严格把关,歪嘴和尚念经,万一张浚在里面夹带私货,整件事搞不好都变了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