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四章 人心各异-《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李晔的心总算放回肚子里去了。

    在这个时代,别说搞什么科技发明,能让境内百姓吃饱穿暖,就是功德无量了。

    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

    即使沙州的严苛盘剥,天唐府的商贾还是越来越多,西面的驼队马队络绎不绝,中土的茶、丝绸等物都选在天唐府交割。

    天下大乱,生意却没有乱,反而需求更大。

    就连兴唐府的盐都成了抢手货,沙漠中不缺盐,但缺质量好的兴唐府白盐。

    高原上的井盐、岩盐更是比不了。

    而茶叶,更是草原西域的硬通货,一块茶砖在天唐府能卖到三缗钱,拿到草原、西域就是十缗!

    心黑一点的,二十缗也敢卖。

    不管大漠草原高原多么乱,对上等丝绸的需求,永无止境。

    怛罗斯之战,中原的工匠被掳到黑衣大食,造纸术和养蚕,也一并被他们学会,但大食生产的蚕丝,只能做成地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丝绸和瓷器,只有大唐一家。

    不过李晔也看出来了,这些丝绸和茶叶都是小批量交易,连一个像样的大商家都没出来。

    凤翔倒是有茶叶,陇右也有桑蚕,但最上乘的丝绸还是在蜀中,最好的茶叶在湖南、两浙地区。

    再怎么说,王建也算是李晔的丈人。

    一个合作共赢的计划出现在李晔脑海中。

    让蜀中更有钱,就越是能消磨蜀军的斗志,腐化老丈人的生活作风?

    毕竟有钱人,谁愿意提着脑袋上战场玩命?

    至于茶叶,就更好办了,湖南刘建锋没管住裤腰带子,丢了脑袋,马殷上台,还只是一个留后,李晔一封正式的任命下去,还怕他不卖茶叶?

    钱镠就更不在话下,对唐廷也算客气。

    到手的钱没人会拒绝,李晔记得历史上,马殷的楚国,就是靠茶叶发家致富的。

    一念至此,李晔连忙快马传令韩偓出使蜀中湖南和两浙,尽力促成此事。

    期盼了一整年的秋收终于到来。

    唐廷在西北的稳定,全在于此,吃饱饭比什么都具有说服力。

    李晔闲不住,亲自到田间地头督促收割。

    “陛下,今年河湟称得上是丰收!”刘鄩一脸喜色。

    这个文质彬彬的智将,灌了将近一年的西北风后,人也壮实起来,至少跟当初在平康坊南曲见面时,气质明显不同,儒雅变成了干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