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淮上风云(三)-《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北面,台濛在淮北的朱友裕发起数次侵袭。
这些战争只是为接下来的大战拉开序幕。
反而处于风暴中心的霍邱平淮一片平静。
朱温既没有支援固始,也没有支援舒州,而是大军聚于平淮,静待北面霍邱的动向。
这种平静很快被杨行密打破,时间不站在淮南一方,朱温多在江淮一日,江淮的虚弱便加重一分。
乾宁七年六月二十三,杨行密尽起霍邱之军,水陆并进,沿淠水而下,十万大军声势震天。
淠水上的铁索、木桩,抵挡不了北面的洪流,平淮城临近淠水,遭到水军的弩箭火箭攻击,城上也以投石机还击,但还是抵挡不住多如牛毛的战船。
正面战场上,王茂章领三万步卒,进抵金寨。
无论是盛唐还是平淮,秦末英布的九江王便是封于此城。
淮南水军牢牢占据水道,令城中梁军不胜其扰,朱温下令大军于西城外设营寨。
二十五日,占据陆地优势的梁军向金寨发起第一波攻势。
黄文靖领兵三万进击王茂章。
王茂章也是杨行密起兵时的庐州故旧,侍立左右,杨行密经历的所有大战,他都经历了,对杨行密忠心耿耿,每战皆冲锋在前,激励士卒,功勋卓著。
两人都是各自阵营中的悍将,在金寨狭窄的地形相遇,自然免不了一场血战。
两军接连厮杀三天,死伤无数,却仍未分出胜负。
直到朱瑾的骑兵杀到,黄文靖才缓缓后退。
此战不过是两军彼此间的试探,真正的大战随杨行密而来。
二十七日,杨行密大军抵达金寨,朱温大军压进。
两军射住阵脚,旌旗蔽空,刀枪曜日。
持续接近两年的战争,到了揭晓最后答案的时候。
杨行密满脸红光,以往大败毕师铎、擒斩孙儒的光辉往事一一掠过心头,还有清口大战,奠定了南北的格局,想到自己原本不过是淮上一小卒,能有今日之盛事,杨行密顿觉无能胜败,此生无憾。
唯一的挂念便是身边的世子杨渥。
也不知道此战之后,江淮风云会如何变幻。
“此战若胜,江淮至少有三十年的江山!”杨行密望着自己的长子,目光慈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