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反对之声-《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民间、地方都有这样的人,毕竟大唐失去对关东已经很长时间了,人性都是喜欢安逸的。
当初四面绝境喊出的重振大唐,现在有几人还记得?
“崔源照言河东有复起之势,皇城司调查如何?”李克用都沉寂七八年了,也该喘过气来了,朱温称帝这么大的事,他能不作作反应?
薛广衡道:“细作前段时间来报,李克用以李克宁为内外制置蕃汉左都知兵马使,处理南面之事,以李存勖为右都知兵马使,河东节度留后,在郭崇韬、李存审、李存进辅佐下,处理北面之事,李克用自居太原,沉湎酒色,据传其身体大不如前。”
李晔记得历史上,杨行密第一个离世的,好像朱温称帝之后,李克用也病死了。
还真是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间,李晔也在奔四的路上了。
当一封封诏令贴到各州各县的时候。
大唐境内舆论哗然,长安天子之都,深受李晔影响,当然一力主战,但出了长安,就有激烈的争论了。
一些人认为时机未到,逆梁凶焰未减,此时大战,就算胜了,也必然损失惨重,让其他势力有了可乘之机。
另一些人则跟李晔想法差不多,时不我待,大唐国力已经超过逆梁,就算不能攻灭之,也应该大军压迫,令其自顾不暇。
其实大部分百姓就是图个热闹,谁说的精彩,就附和谁。
争论的双方都是一些来关中游学的书生。
普天之下,也就剩大唐能给他们一席之地了,天下藩镇无不是以武人掌内外之权,文人运气好,当个幕僚,或者仓曹什么的,记记账,出出主意,运气不好,扫地出门都是小事,掉脑袋也是常事。
提着刀子的武人可不会跟你讲什么之乎者也。
就算是刚刚称帝的逆梁,嘴上欢迎天下文士,实则也就养起来,抄抄书,写写马屁文章。
真正能混到敬翔、李振这个档次的,根本难如登天,更何况逆梁就这两牌面人物。
新进的杜荀鹤,每天也就歌功颂德。
什么时候说错了话,就被一刀咔嚓了。
一则关于朱温的流言传的有模有样,说是朱温与幕僚文士闲谈,指大柳而言:“宜为车毂。”
几个文士随口附和。
没想到朱温当场翻脸:“书生皆喜糊弄他人,尔等皆如是,车毂须用榆木,柳木岂能为之!”
当场杖杀附和之人。
而大唐境内,从不因言治罪,各地的忠义堂更是成了市井巷陌议论国事的基地,哪怕是满腹牢骚,只要不是带着政治目的的造谣生事,都可畅所欲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