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大唐皇子(一)-《苟出一个盛唐》
第(2/3)页
驸马加大将军、国公,说话当然跟从前不一样。
李晔也是佩服张行瑾脸皮厚,讨饭都这么理直气壮。
这也说明他的政治水平提高了不少,此番遣使入朝,堪称高明之举,看透大唐暂时无力进攻高原,先来嘚瑟一下,若是真能讨到粮铁或者册封,就能获得正统性。
毕竟就算松赞干布也接受过大唐的册封。
论恐热还以云丹未获得大唐册封,不配为赞普,兴兵二十万征讨。
张行瑾与陆论藏其实都是外来户,现在最缺的也是正统性。
“粮铁没有,册封可以考虑。”李晔一锤定音。
朝堂上的争论应声而止。
“封陆论藏为大唐吐蕃道都督、兴海郡公,陆论藏为奉唐法师、归命候。”
张行瑾会恶心自己,自己难道不会恶心他吗?
就看他们有没有胆量要这册封。
李晔不介意在他们身上彻底打上大唐的烙印,高原之上,可不止他们一家,其他势力会有什么反应?
亲唐还是反唐?
玩手段,张行瑾还是太嫩了。
李晔现在觉得这使者来的太及时了。
朝堂上再无反对声音,一片歌功颂德的马屁声。
不过,真正的册封要等入吐蕃的高僧们选出来,高僧们也可乘此机会名正言顺的进入高原。
陆论藏以佛门起家,短短几年便声势浩大,这是他的优势,同样也是他的弱点。
他若动了这些和尚,也就动摇了自己的根基。
一个多月后,关中春暖花开,四方僧人涌入长安。
令僧人失望的是,李晔并没有驾临大慈恩,只令宗室长者与喜好佛法的裴贞一到场。
又令张承业、李巨川、赵崇凝等旁观。
李晔很有自知之明,于佛法一窍不通,去了也尴尬,而且皇帝在场,辩法也就变了味。
还不如召见皇子们。
李祤、李禊、李禋、李祎、李禔、李祐、李柷站成一列。
李祤、李祐有明显的武夫气质,雄壮挺拔。
李祎温润如水,这么多年的历练,已经看不出深浅。
李禔丰神俊朗,贵气逼人,不过眉眼间却隐藏着一抹柔弱。
然而再柔弱也是自己在这个世界的骨血。
其他几个可以忽略不计了,中人之资,纨绔之性。
“这几年你们辛苦了。”
“儿臣不辛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