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本王怀宁,今日状告许清宵修炼异术【双倍求月票】-《大魏读书人》


    第(2/3)页

    “许爱卿,朕有些事找你。”

    很显然,女帝是在帮许清宵解围,听到这话,许清宵连忙开口。

    “遵旨。”

    说完此话,许清宵朝着安国公和顾言等人一拜,脸上带着讪笑之色。

    两帮人自然只是打趣一番,肯定不会较真,笑着挥了挥手,让许清宵过去。

    很快。

    许清宵踏入大殿之中。

    殿内,女帝威仪十分,穿着黑色金纹龙袍,尽显霸气,将天子威仪展现的淋漓尽致。

    “臣,许清宵,见过陛下。”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

    “免礼。”

    “许爱卿,此番官商之道,共计收入多少?”

    女帝喊许清宵来,不仅仅是为他解围,更主要的还是想问问这件事情。

    “回陛下,目前实际运来的银子,有一百万万两,剩余还有三十五万万两未入库,最迟七日内会全部入库。”

    “臣预计,截止官商结束之日,预计会有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入账。”

    许清宵汇报财政情况。

    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其实还是少了一点,许清宵之前预估的是一百五十万万两,如今一百四十万万两。

    只能证明,大魏的确穷,商人也穷,否则的话,八大商会都加入进来了,其他商人没道理不进来啊。

    这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基本上是大魏九成八的商人了,剩下的商人不是不愿意加入而是给不起这么多银子。

    女帝再听到这个数字后,整个人也不由沉默了。

    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啊。

    这是何等概念?

    以当下的大魏,需要一百四十年的时间,才能赚取。

    如果说斩杀番商算是缓解大魏国库紧张,那么这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就是实打实的肥了。

    想到这里,女帝不由感慨道。

    “许爱卿,当真是大魏之才,大魏有了你,是大魏的福啊。”

    女帝开口,几乎是用最高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许清宵。

    “陛下言重,臣,只是做了臣该做的事情。”

    许清宵并不觉得什么,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听起来的确夸张恐怖,但对于现在的大魏来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想要真正让大魏重回鼎盛时期。

    光靠这些银两还是杯水车薪。

    民生大计要不要花钱?水车搞好了,种子要不要买?荒田推至要不要搞?不说政策不政策,最起码你得让百姓有口饭吃吧?这补贴要不要?

    军事方面,不管打不打北伐,储备军事实力要不要?三军军饷得不得存一笔?武器要不要换一批?这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然后文化教育,这个东西大魏搞得起来吗?根本搞不起来,一千四百万万两还差不多,可问题是有这么多银两吗?

    答案是没有。

    所以这一百四十万万两,只能说让大魏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想要让大魏彻底发展起来,还是要细细着来,每一笔钱都要花再刀刃上。

    “如今国库入账百万万两,许爱卿有何建议?”

    女帝开口,她询问许清宵。

    今日是她的寿诞,但她并没有一点要过寿诞的意思,反而时时刻刻围绕着朝廷。

    “水车工程首当其先,其次便是荒田空置,朝廷应当拨款,购买粮食,给予极穷百姓,使其开拓荒田。”

    “同时加大力度收购水车材料,面向天下,无论对方给予多少价格,大魏都要贵上三成,直到破万两白银。”

    “而后留取部分,维持大魏运转,再截取两成,以备大魏军事,剩余部分,依旧发展民生农业,可设农学院,召集天下有才能之辈。”

    “研究或寻找三季稻,亦或者其他粮食种子,譬如派军队前往海上天国,寻觅此等之物,如若寻来,大魏将会迎来真正繁荣。”

    许清宵说出这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的安排。

    每笔钱都有作用,每一笔钱都已经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了。

    只是女帝却不由开口。

    “收购水车材料,提高三成,这代价未免有些大吧。”

    女帝说道。

    “臣明白,但臣没有说要买,将价格提高,是为了防止敌国复制。”

    “臣虽然有三道防守,但真正的防守应该在价格上,推崇水车材料至高价,但只喊不收。”

    “如此一来,商人逐利,敌国即便是想要购买,也必须要付出惨痛代价,而臣防了一手,他们得到材料,必然做不到我等这般。”

    “不出一年,这些材料将会再次变卖,而随着这些材料卖出,大大影响价格,引发恐慌性抛售,那时大魏再出手统统拿下。”

    “即便这个时候,敌国反应过来了,也没有任何作用,这些材料生长还需要时间,大魏从这里就已经遥遥领先一步了。”

    许清宵给予回答。

    他说涨价收购,又没说一定要买。

    把价格炒起来,让敌国先花银子买,买了之后,再复刻水车,复刻完了,发现有用是有用,但修缮起来极其麻烦,而且成本很大。

    除了可以让废田重置之外,其余没有任何作用,营造出得不偿失的错觉,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不会发展此物。

    索性卖出,而大卖家开始抛售材料,自然会引起其他商家抛售,这个时候大魏就可以出手了。

    既能低价收购,又能让对方亏损一笔银两,可谓是双赢。

    等材料到手,敌国反应过来了,有什么用?材料生长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魏先发育个两三年。

    总而言之,想要彻底防住这种人是不可能的,只要大魏粮产真正翻倍,没有一个国家会坐以待毙。

    尤其是初元王朝和突邪王朝。

    哦,提到这两个王朝,许清宵其实有点纳闷,按理说自己在大魏王朝这么有名,为什么这两个王朝的使者,没有来拉拢自己?

    这不合理啊,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应该会来拉拢自己,许诺无数好处,甚至宰相之位都可以给自己啊,可为什么一直没来找自己?

    好家伙,这是瞧不起我许某人吗?

    “朕,明白了。”

    “许爱卿,户部的事情,由你来抉择吧,顾爱卿要负责朝中之事,他有些年迈,身子骨不行了。”

    “你还年轻,要多为他分担一些,明白吗?”

    女帝开口,这一句话有好几重意思,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好好干,差不多了就让自己当尚书了。

    “臣,明白。”

    许清宵明白女帝的意思,但他没有露出激动或者是兴奋之色。

    尚书算个屁?丞相又能如何?自己的梦想可不止是这个。

    不过也就在此时,女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许爱卿,还有件事情,朕想问一问你,安国策,你觉得何时能显示?”

    女帝再次问道,提到了一个许清宵都快忘记的事情了。

    “至少一年后,最迟三年。”

    许清宵给予了这个回答。

    安国策是当年脑子一热写出来的东西,理念虽然好,可大魏现在这个样子,真要实行安国策,反而是拖后腿了。

    先把农业和民生搞定,安国策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的话,现在拿出来就是再拖后腿。

    “恩。”

    “就依许爱卿之意吧。”

    女帝也没有多提了,安国策是好东西她明白,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不适合提出。

    “行了,入宴吧,时辰也差不多了,今日多喝几杯。”

    女帝再次开口,让许清宵去入宴,也让许清宵好好喝几杯,放松放松。

    “多谢陛下,臣,告退。”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随后缓缓离开。

    待许清宵离开后,女帝也站起身来了。

    时辰到了,她也要出面露个脸。

    不多时。

    女帝走出大殿之外,赵婉儿握着圣旨,声音细腻,可却能传入众人耳中。

    其中内容倒也简单,无非就是感谢诸位来使,同时也说一说六部和武将一脉的功劳,再说一说大魏如今正在蒸蒸日上,希望诸位再接再厉,共创美好未来。

    大家吃好喝好。

    圣旨宣读完毕后,歌舞表演便出现了,整个皇宫也显得十分欢乐。

    美酒佳肴从未停止,许清宵为人处世这一刻发挥的淋漓尽致,给六部尚书敬酒完后,又立刻去找安国公等人敬酒,给安国公等人敬酒完了,又马上去找其他官员敬酒。

    盛宴当中,许清宵可谓是面子十足,除了六部尚书和国公之外,给谁敬酒谁都激动无比,有一种荣幸无比的感觉。

    “来来来,慕兄,喝一杯喝一杯。”

    “怀平郡主,咱们也喝一杯。”

    许清宵端着酒壶,不断敬酒,几乎众人的面子都照顾到了。

    可惜的是,怀宁亲王等人没来,他们派人送来贺礼,但自身不来,以有病在身委婉谢绝邀请。

    这样也挺好,至少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只是,就在此时,有个比较矮瘦的异族来使却端着酒杯,来到许清宵面前。

    “许大人,在下乃是高鲜国宰相,朴夏昌,久仰许大人之威名,许大人才华万古,高鲜国对您可谓是极其崇敬,如若大人不嫌,还望大人有空来高鲜国游玩。”

    “国君说了,您要是来了,会亲自迎接的。”

    朴夏昌的声音响起,他满脸堆笑,显得无比谄媚与崇敬道。

    而许清宵看着对方,不由微微思索,很快便知道这个高鲜国是什么国家了。

    不是个小国,位于大魏东部,盛产美女,大魏历代先帝,好像都有高鲜国的妃子。

    但高鲜国真正出名的倒不是他,而是琉国,临近高鲜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琉国距离大魏很近,只是琉国是突邪王朝的势力。

    并且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高鲜国也是大魏的军事布局,是缓冲地带,毕竟突邪王朝若是真突然发兵,必然会从琉国发难,所以高鲜国必须要成为大魏的附属国。

    否则一路东下,可取大魏几个极为重要的城池。

    “朴兄客气了,朴兄千里迢迢从异国赶来,极为辛苦,当是许某敬朴兄一杯。”

    许清宵开口,举杯饮尽。

    而朴夏昌一看,顿时激动无比道。

    “许大人言重了,言重了,我等本身就是大魏的附属国,说起来也算是大魏的子民了,您是大魏侍郎,怎可能一口饮尽。”

    “我自罚三杯,自罚三杯。”

    朴夏昌激动无比,连喝三杯,随后又开始各种夸赞拍马屁,又说了许多他们国家的事情。

    大概意思就是说,高鲜国对许清宵才华极为崇拜,最为崇拜的诗词,便是南豫楼序,这首千古骈文。

    通过朴夏昌的口述,大概可以得知,高鲜国已经彻彻底底折服,尤其是当朝国君,更是极爱许清宵的诗词,十分想请许清宵去一趟高鲜国。

    想见一见许清宵。

    “许大人,不仅仅是我们高鲜国,哪怕是琉球,他们对您也是十分崇敬,您不知道,朱圣曾经周游列国,来到我们这些国家传道。”

    “自那以后,我等对大魏文道崇敬无比,我们最欣赏之人,便是当世才子,不是在下吹嘘,您若是来了我们高鲜国,上上下下所有国民都无法入睡啊。”

    朴夏昌喝了些酒,说话格外激动,但他说的都是事实。

    许清宵在大魏有一种处处被压制的感觉,可实际上许清宵的名气,在有些国家极度出名。

    譬如说高鲜国和琉国,他们对许清宵可谓是敬仰已久,按照朴夏昌所说,高鲜国国君每天都要看一遍许清宵的诗词才能入睡。

    这让许清宵有些咂舌了。

    在大魏京都,虽然也有不少人爱慕自己,敬仰自己的才华,可也没这么夸张吧。

    想了想,许清宵明白一点。

    朴夏昌肯定是带点吹嘘成分,其次的是,大魏有大魏文宫,朱圣正统在,无论再有才华的人,面对圣人还是会显得黯淡无光。

    这还是朱圣已经逝世五百年,若是刚刚逝世,任凭自己再怎么有才华,除非成圣,不然在世人眼中,会莫名降低一点点影响。

    没有多想。

    许清宵也不在乎这种虚名。

    一直到酉时。

    盛宴这才结束。

    大家逐渐散场,许清宵也喝了许多,但还算是清醒。

    只是到了宫外时,一些吵闹声响起了。

    “什么?我们阿图族,送了三千头牛羊,你们就给这个回礼?”

    “三千头牛羊?我们送了一千匹战马,比你的牛羊好太多了,他们也只是给这个回礼啊。”

    “将进酒?我要这玩意做什么?不给银子吗?”

    散场之后,礼部开始回礼了,堆积如山的画卷礼盒摆放在身后,一个异国使者一份。

    吵吵闹闹的声音,引来了禁军走来,似乎是得到了什么命令,禁军的目光很冷漠,也不管这些番邦来使说什么。

    总而言之,再吵就赶出去。

    一时之间,这些番邦来使气得脸色涨红,有些财大气粗的番邦来使直接不要回礼,但其他一些小国却连忙捡起来。

    毕竟能减少一点损失就减少一点损失嘛。

    对于这个情况,许清宵是喜闻乐见的。

    想要占大魏的便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