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许爱卿,朕有些事找你。” 很显然,女帝是在帮许清宵解围,听到这话,许清宵连忙开口。 “遵旨。” 说完此话,许清宵朝着安国公和顾言等人一拜,脸上带着讪笑之色。 两帮人自然只是打趣一番,肯定不会较真,笑着挥了挥手,让许清宵过去。 很快。 许清宵踏入大殿之中。 殿内,女帝威仪十分,穿着黑色金纹龙袍,尽显霸气,将天子威仪展现的淋漓尽致。 “臣,许清宵,见过陛下。”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 “免礼。” “许爱卿,此番官商之道,共计收入多少?” 女帝喊许清宵来,不仅仅是为他解围,更主要的还是想问问这件事情。 “回陛下,目前实际运来的银子,有一百万万两,剩余还有三十五万万两未入库,最迟七日内会全部入库。” “臣预计,截止官商结束之日,预计会有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入账。” 许清宵汇报财政情况。 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其实还是少了一点,许清宵之前预估的是一百五十万万两,如今一百四十万万两。 只能证明,大魏的确穷,商人也穷,否则的话,八大商会都加入进来了,其他商人没道理不进来啊。 这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基本上是大魏九成八的商人了,剩下的商人不是不愿意加入而是给不起这么多银子。 女帝再听到这个数字后,整个人也不由沉默了。 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啊。 这是何等概念? 以当下的大魏,需要一百四十年的时间,才能赚取。 如果说斩杀番商算是缓解大魏国库紧张,那么这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就是实打实的肥了。 想到这里,女帝不由感慨道。 “许爱卿,当真是大魏之才,大魏有了你,是大魏的福啊。” 女帝开口,几乎是用最高的赞美之词,来形容许清宵。 “陛下言重,臣,只是做了臣该做的事情。” 许清宵并不觉得什么,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听起来的确夸张恐怖,但对于现在的大魏来说,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想要真正让大魏重回鼎盛时期。 光靠这些银两还是杯水车薪。 民生大计要不要花钱?水车搞好了,种子要不要买?荒田推至要不要搞?不说政策不政策,最起码你得让百姓有口饭吃吧?这补贴要不要? 军事方面,不管打不打北伐,储备军事实力要不要?三军军饷得不得存一笔?武器要不要换一批?这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然后文化教育,这个东西大魏搞得起来吗?根本搞不起来,一千四百万万两还差不多,可问题是有这么多银两吗? 答案是没有。 所以这一百四十万万两,只能说让大魏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想要让大魏彻底发展起来,还是要细细着来,每一笔钱都要花再刀刃上。 “如今国库入账百万万两,许爱卿有何建议?” 女帝开口,她询问许清宵。 今日是她的寿诞,但她并没有一点要过寿诞的意思,反而时时刻刻围绕着朝廷。 “水车工程首当其先,其次便是荒田空置,朝廷应当拨款,购买粮食,给予极穷百姓,使其开拓荒田。” “同时加大力度收购水车材料,面向天下,无论对方给予多少价格,大魏都要贵上三成,直到破万两白银。” “而后留取部分,维持大魏运转,再截取两成,以备大魏军事,剩余部分,依旧发展民生农业,可设农学院,召集天下有才能之辈。” “研究或寻找三季稻,亦或者其他粮食种子,譬如派军队前往海上天国,寻觅此等之物,如若寻来,大魏将会迎来真正繁荣。” 许清宵说出这一百四十万万两白银的安排。 每笔钱都有作用,每一笔钱都已经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了。 只是女帝却不由开口。 “收购水车材料,提高三成,这代价未免有些大吧。” 女帝说道。 “臣明白,但臣没有说要买,将价格提高,是为了防止敌国复制。” “臣虽然有三道防守,但真正的防守应该在价格上,推崇水车材料至高价,但只喊不收。” “如此一来,商人逐利,敌国即便是想要购买,也必须要付出惨痛代价,而臣防了一手,他们得到材料,必然做不到我等这般。” “不出一年,这些材料将会再次变卖,而随着这些材料卖出,大大影响价格,引发恐慌性抛售,那时大魏再出手统统拿下。” “即便这个时候,敌国反应过来了,也没有任何作用,这些材料生长还需要时间,大魏从这里就已经遥遥领先一步了。” 许清宵给予回答。 他说涨价收购,又没说一定要买。 把价格炒起来,让敌国先花银子买,买了之后,再复刻水车,复刻完了,发现有用是有用,但修缮起来极其麻烦,而且成本很大。 除了可以让废田重置之外,其余没有任何作用,营造出得不偿失的错觉,这样一来这些国家就不会发展此物。 索性卖出,而大卖家开始抛售材料,自然会引起其他商家抛售,这个时候大魏就可以出手了。 既能低价收购,又能让对方亏损一笔银两,可谓是双赢。 等材料到手,敌国反应过来了,有什么用?材料生长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大魏先发育个两三年。 总而言之,想要彻底防住这种人是不可能的,只要大魏粮产真正翻倍,没有一个国家会坐以待毙。 尤其是初元王朝和突邪王朝。 哦,提到这两个王朝,许清宵其实有点纳闷,按理说自己在大魏王朝这么有名,为什么这两个王朝的使者,没有来拉拢自己? 这不合理啊,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应该会来拉拢自己,许诺无数好处,甚至宰相之位都可以给自己啊,可为什么一直没来找自己? 好家伙,这是瞧不起我许某人吗? “朕,明白了。” “许爱卿,户部的事情,由你来抉择吧,顾爱卿要负责朝中之事,他有些年迈,身子骨不行了。” “你还年轻,要多为他分担一些,明白吗?” 女帝开口,这一句话有好几重意思,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好好干,差不多了就让自己当尚书了。 “臣,明白。” 许清宵明白女帝的意思,但他没有露出激动或者是兴奋之色。 尚书算个屁?丞相又能如何?自己的梦想可不止是这个。 不过也就在此时,女帝的声音再次响起。 “许爱卿,还有件事情,朕想问一问你,安国策,你觉得何时能显示?” 女帝再次问道,提到了一个许清宵都快忘记的事情了。 “至少一年后,最迟三年。” 许清宵给予了这个回答。 安国策是当年脑子一热写出来的东西,理念虽然好,可大魏现在这个样子,真要实行安国策,反而是拖后腿了。 先把农业和民生搞定,安国策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否则的话,现在拿出来就是再拖后腿。 “恩。” “就依许爱卿之意吧。” 女帝也没有多提了,安国策是好东西她明白,不过她也知道现在不适合提出。 “行了,入宴吧,时辰也差不多了,今日多喝几杯。” 女帝再次开口,让许清宵去入宴,也让许清宵好好喝几杯,放松放松。 “多谢陛下,臣,告退。” 许清宵朝着女帝一拜,随后缓缓离开。 待许清宵离开后,女帝也站起身来了。 时辰到了,她也要出面露个脸。 不多时。 女帝走出大殿之外,赵婉儿握着圣旨,声音细腻,可却能传入众人耳中。 其中内容倒也简单,无非就是感谢诸位来使,同时也说一说六部和武将一脉的功劳,再说一说大魏如今正在蒸蒸日上,希望诸位再接再厉,共创美好未来。 大家吃好喝好。 圣旨宣读完毕后,歌舞表演便出现了,整个皇宫也显得十分欢乐。 美酒佳肴从未停止,许清宵为人处世这一刻发挥的淋漓尽致,给六部尚书敬酒完后,又立刻去找安国公等人敬酒,给安国公等人敬酒完了,又马上去找其他官员敬酒。 盛宴当中,许清宵可谓是面子十足,除了六部尚书和国公之外,给谁敬酒谁都激动无比,有一种荣幸无比的感觉。 “来来来,慕兄,喝一杯喝一杯。” “怀平郡主,咱们也喝一杯。” 许清宵端着酒壶,不断敬酒,几乎众人的面子都照顾到了。 可惜的是,怀宁亲王等人没来,他们派人送来贺礼,但自身不来,以有病在身委婉谢绝邀请。 这样也挺好,至少不会发生什么问题。 只是,就在此时,有个比较矮瘦的异族来使却端着酒杯,来到许清宵面前。 “许大人,在下乃是高鲜国宰相,朴夏昌,久仰许大人之威名,许大人才华万古,高鲜国对您可谓是极其崇敬,如若大人不嫌,还望大人有空来高鲜国游玩。” “国君说了,您要是来了,会亲自迎接的。” 朴夏昌的声音响起,他满脸堆笑,显得无比谄媚与崇敬道。 而许清宵看着对方,不由微微思索,很快便知道这个高鲜国是什么国家了。 不是个小国,位于大魏东部,盛产美女,大魏历代先帝,好像都有高鲜国的妃子。 但高鲜国真正出名的倒不是他,而是琉国,临近高鲜国,从地理位置上来说,琉国距离大魏很近,只是琉国是突邪王朝的势力。 并且是一股很强大的势力,高鲜国也是大魏的军事布局,是缓冲地带,毕竟突邪王朝若是真突然发兵,必然会从琉国发难,所以高鲜国必须要成为大魏的附属国。 否则一路东下,可取大魏几个极为重要的城池。 “朴兄客气了,朴兄千里迢迢从异国赶来,极为辛苦,当是许某敬朴兄一杯。” 许清宵开口,举杯饮尽。 而朴夏昌一看,顿时激动无比道。 “许大人言重了,言重了,我等本身就是大魏的附属国,说起来也算是大魏的子民了,您是大魏侍郎,怎可能一口饮尽。” “我自罚三杯,自罚三杯。” 朴夏昌激动无比,连喝三杯,随后又开始各种夸赞拍马屁,又说了许多他们国家的事情。 大概意思就是说,高鲜国对许清宵才华极为崇拜,最为崇拜的诗词,便是南豫楼序,这首千古骈文。 通过朴夏昌的口述,大概可以得知,高鲜国已经彻彻底底折服,尤其是当朝国君,更是极爱许清宵的诗词,十分想请许清宵去一趟高鲜国。 想见一见许清宵。 “许大人,不仅仅是我们高鲜国,哪怕是琉球,他们对您也是十分崇敬,您不知道,朱圣曾经周游列国,来到我们这些国家传道。” “自那以后,我等对大魏文道崇敬无比,我们最欣赏之人,便是当世才子,不是在下吹嘘,您若是来了我们高鲜国,上上下下所有国民都无法入睡啊。” 朴夏昌喝了些酒,说话格外激动,但他说的都是事实。 许清宵在大魏有一种处处被压制的感觉,可实际上许清宵的名气,在有些国家极度出名。 譬如说高鲜国和琉国,他们对许清宵可谓是敬仰已久,按照朴夏昌所说,高鲜国国君每天都要看一遍许清宵的诗词才能入睡。 这让许清宵有些咂舌了。 在大魏京都,虽然也有不少人爱慕自己,敬仰自己的才华,可也没这么夸张吧。 想了想,许清宵明白一点。 朴夏昌肯定是带点吹嘘成分,其次的是,大魏有大魏文宫,朱圣正统在,无论再有才华的人,面对圣人还是会显得黯淡无光。 这还是朱圣已经逝世五百年,若是刚刚逝世,任凭自己再怎么有才华,除非成圣,不然在世人眼中,会莫名降低一点点影响。 没有多想。 许清宵也不在乎这种虚名。 一直到酉时。 盛宴这才结束。 大家逐渐散场,许清宵也喝了许多,但还算是清醒。 只是到了宫外时,一些吵闹声响起了。 “什么?我们阿图族,送了三千头牛羊,你们就给这个回礼?” “三千头牛羊?我们送了一千匹战马,比你的牛羊好太多了,他们也只是给这个回礼啊。” “将进酒?我要这玩意做什么?不给银子吗?” 散场之后,礼部开始回礼了,堆积如山的画卷礼盒摆放在身后,一个异国使者一份。 吵吵闹闹的声音,引来了禁军走来,似乎是得到了什么命令,禁军的目光很冷漠,也不管这些番邦来使说什么。 总而言之,再吵就赶出去。 一时之间,这些番邦来使气得脸色涨红,有些财大气粗的番邦来使直接不要回礼,但其他一些小国却连忙捡起来。 毕竟能减少一点损失就减少一点损失嘛。 对于这个情况,许清宵是喜闻乐见的。 想要占大魏的便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