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爆发管,革命性的发明-《逆天换明》


    第(2/3)页

    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妄自菲薄。谁的先进就学谁用谁,谁的好使就买谁造谁的。郭大靖禀持的就是实用主义,拿来主义。

    他要拿来运用的,还有抗战时期全民皆兵的发动。

    首先就是造地雷,当时八路军军工部鉴于地雷构造简单,决定发动民众广泛制造。

    通过举办地雷训练班,派出技术干部讲解地雷构造和爆破知识,并编印了一些小册子发给大家。

    这些受训骨干回村后又举办训练班,即使是没有文化的农民,简单学习后也可依葫芦画瓢做出地雷来。

    特别是编成顺口溜,更能让老百姓易学易懂,“一块青石蛋,当中钻个眼,装上四两药,安上爆发管,黄土封好口,线子在外边,事先准备好,到处都能安……”

    当然,要让别人学会,自己得先熟练。郭大靖就准备抽时间弄出拉发地雷来,不用明火去点,方便实用又隐蔽。

    要说爆发管,技术含量并不高,抗战时期老百姓都能自己造,又能是多高科技的东西。

    郭大靖知道爆发管的原理,制造起来自然不难,在空间内就做出了几个,试验成功。

    要造爆发管,并不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所限制的,而是人们的思路和科学知识。

    古代就有自动发火的地雷,原理和最初的燧发枪比较相似,用的是钢轮和燧石。但这种发火装置的工艺要求、制造水平和成本都很高,难以普及使用。

    历史上的燧发枪也经历过类似的过程,直到用更简单有效的撞击式出现,才扫平了大量生产制造并装备军队的障碍。

    而且,郭大靖还有一些增加黑火药爆炸物威力的办法。现在不做好准备,到用的时候就要抓瞎。

    不过,郭大靖得佩服东江军打扫搜刮的能力。这是长久艰苦奋斗养成的习惯,留给他能用上的,实在是不多。

    好吧,从缴获的成果来看,建虏屠城搜刮,倒是便宜了东江军。这真是你撒网来我打渔,你种稻来我收米。

    随着大队人马的陆续撤出,城池越来越空,郭大靖挨门串户,继续“捡破烂儿”。

    直到在一家不算大的宅院,他竟看到了藤野正和他的儿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