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京都-《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1/3)页

    1000多年前的日本还是一片蛮荒之地,初有政府,但是教化不兴,文风不昌,民众愚昧无知。

    绝大多数人无信仰,无知识,刚刚脱离茹毛饮血之状。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关于繁荣大唐的传说传入了初代日本文化者的耳朵里。

    寺庙的和尚们在虔诚信仰的支持下漂洋过海前往大唐,他们最初的打算是去朝贡,想让自己成为得道高僧,让佛教在倭岛上的地位无可撼动。

    漂洋过海抵达大唐后,眼前的场景让倭国的和尚们目瞪口呆。

    这里不仅是他们佛教的精神家园,更是繁荣昌盛的人间仙境。

    大唐人民精神文化极度精彩,物质生活极度丰富。

    这里也不单单有佛经教义,还有让人叹为观止的诗词歌赋、亭台楼阁。

    入眼皆是繁花似锦之像。

    口口563743675

    最开始登陆大唐的倭国僧人们心中充满了仰慕之情,世界有国如此,相较之下生养他的倭岛实在是不堪入目。

    但是倭岛上的这个民族有着让人尊敬的韧性。

    尽管首先走入大唐的是来寻求佛家典籍的僧人,但是他们在发现两国的巨大差异之后,潜下心来认真的学习,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寻求大唐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在学习了大唐文化之后,又得到了大量的文化典籍。

    第一批学习后的僧人返回倭岛之后引起了万人空巷的震动,民间和政府极度向往那个繁荣昌盛的大唐。

    随后官方和民间同时出动,派出了大量的遣唐使者。

    为了得到教化,让繁荣昌盛的大唐对自己尽可能的慷慨,倭国政府将本国最为珍贵的东西当做礼物送到了大唐的国都长安,其中以金银珠宝和女子最多。

    通过这样卑躬屈膝、不讲礼义廉耻的方式,大唐开始对倭岛开放教化之地,让他们不受限制地阅读绝大多数经史子集,接受与大唐人民差不多的教育。

    在这两三百年的时光中,遣唐使者来来往往,终于为蛮荒之地带来了足够多的文化典籍和知识,让他们有了建立自己教化基础的能力。

    而随后建立完善发展壮大的京都城便是遣唐使者数百年呕心沥血的开天辟地之作。

    口口五六37四三陆七伍

    遣唐使者参照大唐的长安和洛阳,在这片蛮荒之地上建造了一座集政治、经济、教化于一体的全新城市。

    由于对大唐的钦佩和仰慕,遣唐使者最开始的打算是100%的复制长安。

    但是由于京都地形环境的限制和自身国力的不足,建成后的京都甚至比不上长安的1/10。

    但这对于整个倭国来说这也算得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作了,倭岛上的人民因此而信心倍增,甚至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文化发展潮流。

    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京都一直是倭岛的首都。

    遣唐使者的继任者们不断学习中原的文化典章,消化吸收之后开始以京都为试验地,走出了一条传承于大唐却又风格迥异的道路。

    佛教在日本大为昌盛,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些专门用于祭祀朝拜,有着较为变态扭曲文化内核的神宫。

    在这个时期,园林艺术、宫殿建设、庭院文化等也得到了发展。

    京都成了倭国人心中的璀璨明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