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哪里有反对的道理。 还一直说,赵志远养了好女儿。 “老赵,不是我说,香云和卫民两个,真的很不错!出去了,还知道帮着村里做这做那的,你生了个好女儿,又有个好女婿!” 杨淼这个村支书,做的不是一般的滋润。 又有日化用品厂在手,村里到县城的路,又修的很好。 其他村,没有不羡慕他的。 这往后,也只会更好! 赵志远也是笑,“这都是年轻人的想法,我也就是跟着沾沾光!你要是没啥问题,多叫上几个村民代表,咱们一起将这个会开一下,再问问村里人的意见!” 虽然是为了村里好,但也还是要问问他们,乐意不乐意。 这就是所谓的知情权。 “行!我这就去喊人。” 赵志远回家。 李建设和蒋芳萍也来了。 他们是来商量修路的事儿的,将他们村的路,修到赵香云他们村,再借用赵香云他们村修的县城公路,以后村里人到县城,也方便。 赵香云说他们来的恰好。 “我们打算在村里,弄一个汽车站,主要是方便日化用品厂的职工以及村里人!” 赵香云道。 赵香云将自己的计划都说了。 包括收费原则。 蒋芳萍直接开口,“能不能,在我们村,做个停靠站? 钱这方面,我和建设可以出!” 赵香云点了点头,“当然可以!我记得你们村,好像有条大河,你们可以建个食品加工厂,或者做个别的什么副业。 只要经济盘活了,大家的日子就好过了!到时候,你们就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渔夫的渔!” 李建设和蒋芳萍两个,你看我,我看你,都觉得这个法子可行。 他们赚钱,自己口袋确实是鼓起来了。 可村里人这么些年,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 和赵香云他们村,各家各户,都是红砖瓦房比起来,蒋芳萍他们村,条件最差的,还住的茅草房。 经济状况,自然不用多说。 若是能够改变这里的状况,对村里人,还有他们的子孙后代来说,都有很大的帮助。 “香云,你这法子很好,我回去便和我们那儿的村支书商量一下!看看到底弄个什么厂房比较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