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剑门雄关-《蜀山悬剑传》


    第(3/3)页

    玄宗一行,五天前抵达剑阁。剑南留后崔圆带领剑南节度府文武百官出关相迎。

    迈入剑门关后,玄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刚刚坐定,就听见剑门关外喊杀声震天。

    也是玄宗命大,前脚刚入关,后脚追兵便至。数百胡骑化装成大唐官兵,试图尾随殿后的龙武军,混进剑门关。

    要知此时安禄山的前锋大军刚刚才占领长安,离剑阁远隔千里。任谁也不敢相信,会有一支草原孤军深入腹地,千里奔袭,猎杀玄宗一行。

    就在龙武军诸将疲惫懈怠,浑然不觉之时,还好剑门关守将赵昆仑警觉,在离剑门关五十里的地方就派驻斥候,日夜侦查。

    当斥候发现敌情,狼烟从峡谷升起,赵昆仑立刻下令,城门紧闭,三军将士披甲持枪,一级战备。

    狮吼赵昆仑乃是赵子龙将军后裔,亦是川帮姜隐农帮主的五弟。赵昆仑颇有乃祖风范,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一身是胆,勇冠三军。

    赵昆仑谨遵先祖遗命,曾追随王忠嗣将军征战沙场,天下扬名。忠嗣将军被解除军职后,赵昆仑返回巴蜀,按大哥姜隐农的指示,日复一日镇守剑门雄关,保卫着巴蜀百姓的安全。

    数年前,‘杀破狼’星宿格局现世后,赵昆仑就按照姜隐农的指令,整饬关隘,扩军备战。

    ……

    “梁山之险,蜀恃为外户,其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如门之辟,如剑之植,故名剑门。

    群山西来,波积云屯。地险所会,斯为蜀门。层岑峻壁,森若戈戟。万壑奔东,双飞高阙。翠岭中横,黯然黛色。树若雄屏,以卫王国。”

    剑门关由大小剑山相夹构成。小剑山截野横天,奔峰倒地。大剑山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扼塞可守。

    三国时期,诸葛丞相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

    此后,诸葛丞相又于大剑山断崖间的峡谷隘口,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丞相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便在此屯粮、驻军、练兵。

    剑门雄关两侧是百丈悬崖峭壁,中间有一条狭长的河谷小道。峡谷如同一个喇叭,向中间逐步收窄。关隘就设在喇叭口,也就是峡谷的咽喉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剑门关城楼并不宏大壮观,但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卡在喇叭口最窄处。城墙用巨大的花岗岩和米汤浇筑而成,坚固无比。

    关隘两侧,大剑山的悬崖上,有一条之字形的小道,当地百姓称之为“鸟道”。

    鸟道上机关重重,遍布射孔。若有敌军正面攻打关隘,峭壁鸟道上的弓弩手就可躲在护墙背后,居高临下向敌军发射弩箭,投掷火瓶。

    此外,峡谷喇叭口入口处,大剑山的悬崖顶端安置大量滚木擂石,如同巴人悬棺。机关启动,滚木擂石从高空落下,不仅可以砸伤敌军,还可以封锁峡谷入口,将敌军困死在喇叭口内。

    巍峨剑门,扼入蜀的咽喉,由于它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剑门关建成后,便为天下雄关,固若金汤。千百年来,从未被敌军从正面攻陷过!当年,蜀将姜维仅凭三万兵马,就可将钟会的十万大军挡于关外。

    这就是剑门关守军的底气!

    然而,赵昆仑还是不放心,亲自领兵巡视关隘。和敌军刚一交手,便让赵昆仑嗅出了危险的味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