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朋党论与汉桓帝-《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故为人君者,但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整篇文章读来恢宏大气,自有一股浩然正气藏于其中,故而流传后世,经久不绝。不少文人夸赞之。
然而,其于文学上是成功的,于政治上却是失败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因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建立在承认己方为朋党的基础上。在这个基础上论述小人之朋怎么样?君子之朋怎么样?都已经没有意义,因为君王可不管你是君子之朋,还是小人之朋,这种主观评价的东西,太虚了。
欧阳修这篇文章,一经发出,便引发轩然**,无数政敌正愁找不到机会呢,结果欧阳修自己送把柄过来。
首先登场的,是宫中内侍,也就是宦官。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像东汉那样外戚宦官斗得水深火热,互不相容,那么宦官所代表的利益群体便是后宫嫔妃,当然也不排除赵祯借内侍之口表达自己的不满。
内侍蓝元震上疏云:“范仲淹、欧阳修、尹洙、余靖,前日蔡襄谓之四贤。斥去未几,复还京师。四人得时,遂引蔡襄以为同列。以国家爵禄为私惠,胶固朋党,递相提挈,不过三二年,布满要路,则误朝迷国,谁敢有言?”
朋党,私惠,误朝迷国,可算是说中赵祯的心底了。
其实赵祯不是不明白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一心为国,只不过,这些人一心为国,却不代表着依附于他们的人一心为国。但凡成朋党,必然会专注于自己的利益,历朝历代皆是如此,是以为君王所不容。
让朝野舆论发酵了一会儿,赵祯问及范仲淹:“自昔小人多为朋党,亦有君子之党乎?”
其中自然有警示的意味。只是范仲淹竟然对曰:“臣在边时,见好战者自为党,而怯战者亦自为党。其在朝廷,邪正之党亦然,惟圣心所察耳。苟朋而为善,于国家何害也!”
还是承认朋党的存在!
当消息传来,赵昕明白,其势已然无力回天,赵祯是决然不会允许范仲淹等人公然结为朋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