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布匹推销员-《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假设聚集地里面就只有六万人,如今已经接近十一月,冬小麦到明年五月底六月初才能够成熟,赵昕一共要准备近七个月的粮食。也就是说,六万人在七个月的时间里,只有六百万斤粮食。

    折合下来,每人每月只能够分到十四斤多一些,连十五斤都没有。

    “灾民中多有幼童,用不了太多,且如今涝灾,百姓又有几人能够吃饱饭。”有讲师如是道。

    言下之意,若是让灾民吃得比普通百姓好,未必是一件好事。

    赵昕很想臭骂一通,可是在冰冷的现实面前,还是同意了这个决议,但是赵昕稍稍提高了一些标准,即平均每个成人分十五斤粮食,幼童以十斤论,若是怀有身孕的女子,可多领三斤。

    别看就这么半斤两斤的,庞大的数字累加上去,明年大概率还要和赵祯再借一笔钱才行,否则青黄不接,怕是连树皮都没得啃。

    决议通过之后,便照此实行,一方面赵昕令太平院学子全方面统计如今还住在聚集地的灾民,以确定粮票数额,另一方面,则是加紧印发粮票。

    十家为什,五家为伍,让灾民自行组建小团体,以方便粮票发放,而不是一家家地发,那样的话效率太慢了。另外也是通过这个办法实行连坐,加强监督,避免附近有流浪汉假冒灾民,骗取粮食。

    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便是实行粮票制之后,赵昕得到了灾民的准确数字,没有人会拒绝免费的粮食。说实话,数字比他预估的要多出许多,竟然有七万三千人,不知道是不是听说有免费发粮食,原先跑出去讨生活的人回来凑数了。

    总而言之,赵昕的压力是真的不小。断炊的日子估计还要提早几天。

    这些日子,也不能够说是完全的坏事,粮票推行之后,有一个颇为积极的效果,便是粮食负担比以前小了,听着是不是不可思议,都是一样的灾民,甚至人数还比原先多了一些,怎么粮食消耗还会减少呢?

    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之前赵昕统一设置粥棚放粥,每次都有人没有喝到粥,每次都有人喝完一次喝第二次,他们都拼着命地喝,生怕这就是最后一餐,无形之中加大了消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