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回河议起-《大宋皇家发行商》
第(2/3)页
经过了数个月的准备,在皇佑三年的十月,堵塞大名缺口的工程正式开始,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缺口顺利合拢。
赵祯为此大为欢喜,回河之事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开门喜呀,一段时间都喜气洋洋,满面笑容。
赵昕没有说坏话,恭恭敬敬地向赵祯祝贺这场合拢的胜利,从心底上说,赵昕又何尝希望治河失败呢?谁不愿意治下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就盼望着天灾人祸才好是吧!
赵昕不是那等小人,为此丢失一些面子,根本算不得什么事情。他也在心底祝愿这一次历史和自己记忆中的发生偏差。
关键就看明年开春了。十月份降水少,若是能够撑过开春冰雪融水,又坚持过盛夏时节的暴雨,这合拢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黄河的事情,先放在一边,眼下赵昕更为一件事情头疼,便是武院学子的出路问题。
太平院学子在毕业后对百姓进行一次大范围调查,赵昕获得数据之后便开办相应的公司,就业不成问题,毕业即就业。
第一年调查死亡原因,赵昕开办了医药公司;第二年调查穿衣情况,赵昕开办了织造公司;第三年,也就是今年,赵昕让他们调查婚姻状况,而后开办了雇工公司。
这雇工公司相当于后世人力资源公司,相当于一个中介,帮人找工作,因为涉及庞大的信息,尚在筹划中。
赵昕的想法是通过组织后,将所有的待就业人员聚集起来,统一分配工作,承包大型的工程建设,比如水库修建,荒田开垦,或是大范围的农作物收获采摘。
此外,倘若日后赵昕发动扩张,这批人可以作为移民占领新的土地。建设军屯民屯,乃至于建设兵团那种形式。
是的,赵昕甚至有将这些人打造为民兵的想法,一个手里没有兵的太子,算不得太子。只是实在有些冒险,暂时还在计划之中,待日后完善。
太平院学子就业是不是很方便,一届学子大概四五百人,一半是汴京城出身,一半是下属州县出身。赵昕还经常嫌人手太少,不足以实现自己的想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