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二十位名嘴之说话有道-《特别会说话》
第(2/3)页
这对于铁道部,以及相关部门的提醒就是,必须坚持说真话。绝不能说你已经说了二十句或者三十句真话,觉得说一句假话也没关系,这一句假话就会让你前面的真话所积累的某种信任全部丧失殆尽。要不停地、不断地、永远去说真话,直到大家的信心真正建立起来。当然,仅有真话和真相是不够的,建立大家对中国铁路的信心和信任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甚至有很多是处理这次事故当中的一些细节。
……
我为什么会不太认同呢?我们不能把技术是先进的,就等同于合格,就等同于我们拥有信心。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仅仅是技术先进,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进?运营整个给予的实践答案是否先进?监督是否是先进?对人的尊重是否先进?所有的细节是否先进?归根到底,综合下来你的运行能力是否先进?如果综合下来的运营能力是先进的,我们才可以说,它是先进的,是合格的,我们才会有信心。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形容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去说呢?说他心脏功能40岁像20岁一样,肝、肺都是40岁像20岁一样,你觉得他身体好极了,是吗?但是他弱智。你能说他是健康的吗?只有当他的各种身体器官,包括智慧、大脑全部是健康的,我们才可以得出健康的结论。因此,仅有技术是先进的这一点不能说是合格的,也不能等同于信心,需要一个综合运营下来给予我们一种先进的感受。
很多人在这次事故之后,开始质疑速度,说速度是不是可以降下来?其实,跟京沪高铁的300公里每小时比起来,动车速度没那么快,尤其这次出事的是第一代的动车,它的公里数可能也就是一小时200多公里。针对这方面,今天我看到英国的交通事务学者胡德说的一句话:“高速交通的关键在于调度和轨道维护。是否仅仅把速度降下来就能保证安全呢?2002年的(英格兰)赫特福特郡脱轨事件后来被发现原因不在车速,而是路轨接轨处的螺钉没拧紧。”
回到《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李鸿谷的这句话吧:“速度,看来是我们必须面对并且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不仅火车的速度、铁路发展的速度,甚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管理、制度、社会如何匹配高速度,我们至少要避免以生命为代价的磨合与适应。”
所以,我个人的感觉,不是我们的高铁太快了,速度不是问题,而是另一种速度有问题。什么呢?就是只求效益,只求政绩,一路向前走,但是忽略了以人为本,忽略了规律,忽略了科学,忽略了我们生活中很多乘客的感受,尤其忽略了科学的管理和监督。这样的一种快速度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还是要给我们的铁路本身的速度正一下名,速度不可怕,但是另一方面的冒进可就太可怕了。
因此,所有成功的《新闻1+1》节目都具有这个共同属性。2012年6月28日,我在做关于“审计”的节目时,审计报告公布时,也同样如此:
宣传片《中国铁路》看过没?大制作吧,导演张艺谋,而且画面也是一如既往的漂亮。但是,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们想说的可不是表扬。在昨天最新的审计报告当中,还特别提到了这个片子。怎么提的呢?我们看看这段话。2009年至2010年,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制作中国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这只是昨天的审计报告当中展现出来的一个小小的细节,这次审计报告出台之后,人们发现还是老面孔,还是那些老问题。来,我们面对这“二老”。
……
在10年前左右,“审计风暴”刚刚刮起的时候,大家看,很自然把“风暴”跟审计紧紧联结在一起,因为当时人们觉得新鲜、有力度,而且点名,好啊。“看家狗”这个说法一下子就在社会中流行开来。那个时候是审美,为审计部门的工作和精彩来鼓掌。后来慢慢过渡到审丑,看看都暴露出什么问题。到了今天,正在演变成审丑疲劳。为什么会有疲劳呢?还是那些老面孔,还是那些老问题,而且没见到多么严厉的处理啊。就像一份体检一样,每年都做体检,这一点当然很好,但是年年做体检从来不治病,也是,有的时候开药、治疗、手术,不由这个体检部门来办,但是医生也不说话,慢慢地大家产生了无奈。
像今年审计报告出来之后,我看到很多媒体,非常平静地去报道它。但是,见不到像以往那样热烈地为审计部门的工作鼓掌,也见不到为出现的很多丑恶的现象痛心疾首,没有那种极强烈的情感,而是一种平静。在平静的背后会不会有一种无奈?接下来该怎么办呢?真希望这一两年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过,不要说总是老问题,也会有一些“新鲜的事”。我在这份审计报告当中就找到很多简直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像评书一样的内容,给您念几个,也让您不那么无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