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 病的不轻啊-《对话古今:我打造节目,国宝有灵》


    第(2/3)页

    掀开木板,能够看到趴伏在这艘船上的蛀虫正在吸食着帝国的血液。

    即便偶尔有啄木鸟前来消灭蛀虫,也扛不住群起而攻之。

    更何况,坐在最上面的那位,也是一只蛀虫。

    醉生梦死,平庸之辈。

    最后再看了一眼身后的监牢,易泽迈步走出汴梁。

    脚下踏着时光,走过的都是岁月。

    当出了汴梁之后,繁荣已经消失不在。

    剩下的,是远离繁荣的贫苦百姓。

    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无立锥之地。

    这是大宋底层百姓的真实写照。

    富有的只是那么一小撮人而已。

    恰如现在。

    “每个人都向往大宋,认为这是一个繁荣的时代,实际上,繁荣的只占有1%而已。”

    “都是被骗了,毕竟各种营销号也只会吹大宋繁荣,丝毫不提百姓的苦楚。”

    “穿越选了大宋,运气好衣食无忧,运气不好活活饿死。”

    看着易泽走过的路途,很多观众只感觉心中一个美丽的幻想正在破碎。

    “少数人的繁荣被吹捧,而绝大多数人的苦难,则被下意识的忽略。”

    “贪污、腐败、堕落、声色犬马、纸醉金迷,这才是真实的大宋。”

    一路之上,所见之景,触目惊心。

    这还是在大宋朝国力较为昌盛之时。

    若是换作战乱之时,百姓的日子只会更苦。

    易子而食,从来不是史书上一句空话。

    当草根树皮,乃至于能吃的观音土都被饥饿的灾民吃干抹净之后,悲剧就会上演。

    这无法避免,因为在很多时候,底层的百姓,总是有着愚昧的部分。

    圣人可言舍生取义,而底层百姓,大多时候只想着一日三餐,温饱而已。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最开始的口号大抵都是吃饱穿暖。

    易泽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这一次并没有其他的场景,只是在前行的途中,类似于旁白:

    元丰五年,即公元1082年。

    这一年并不简单。

    倒不是说高高在上的皇帝做了些什么事情。

    这一年,苏轼四十五岁。

    距离乌台诗案,过去了三年。

    心灰意冷的苏轼,虽说逃脱了牢狱之灾,保全了性命,但也被排挤出了政治中心。

    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职位相当低微,而且没有任何实权。

    大抵就是个花瓶,还是不好看的那种。

    苏轼到任之后,身心俱疲,心情郁闷。

    也因此多次在黄州游玩。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后世多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均作与元丰五年。

    仅仅一年时间,苏轼的产出量惊人。

    而且都是名垂千古的佳作。

    基本上现在要背诵的苏轼名篇,这一年就占了三篇。

    其中,《定风波》是高中必背篇目。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很多人都会感到非常熟悉。

    尤其是那一句: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是为人所熟知。

    大抵上记不住全篇,总是会记得这一句的。

    但同时,在距离这个时间过去有几天,或许是一两天的时间段里,还有一首脍炙人口的词篇。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名叫《游沙湖》,同样写于元丰五年三月。

    当然,绝大部分人只记得这首词了,对于前面部分的东西,丝毫没有印象。

    《游沙湖》全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蛳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时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同样是三月,同样是黄州。

    其中有一句很有意思: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得疾意思就是得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