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袒露心境-《春风1991》
第(2/3)页
“你们大可不必这样,我是党的干部,组织让我去哪我去哪,让我退居二线我就退居二线,没什么可说的。”关天明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什么态度,看上去真的看开了。
可是徐辉却知道,这位干了十多年一把手的老干部,突然从镇长的位置上下来,心里那道坎是很难迈过去的。
徐辉不好开口,关天明把他视为眼中钉。
七年前,关天明用同样的方式让徐辉坐冷板凳,七年后的今天,他用同样的方式对付姚远,可惜这一次却失败了,如果他不这么搞,也许是可以在镇长的位置上干到退休的。
徐辉只能看向姚远。
姚远却语出惊人,道,“关镇长,陈市长说不换思想就换人,我是这么理解的。”
他给关天明递了一支烟过去,关天明看着他,良久才接过。
姚远点了一根烟,把裤管撸起来,摆出一副庄稼汉闲聊的架势,道,“到今年,改革开放已经十七个年头了,诚然,在1992年之前,一些政策反反复复,许多人有疑虑,担心一夜之间换了天地,可是,1992年之后,大家都知道,经济大发展的浪潮已经来了,改革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了。”
1992年之前的十四年里,普遍认为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摸索阶段,大家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畏惧、担忧、犹豫,皆有之。过了这个节点后,大家发现没什么可怕的,放开胆子迈开步子往前走就是了。
“一些同志担心走错路,总师说了,不怕走错路,就怕不走路,走错路了可以改,总会能找对的路,不往前走就没有走对路的可能。就拿回龙镇来说,真的没有任何发展工商业的基础吗,有的,一直都有的,一直都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掘。”
顿了顿,抽了一口烟,姚远用很缓慢的语速沉声说,“关镇长,国家级贫困镇这顶帽子早晚都要摘掉,早摘比晚摘好。我相信您是为全镇八万多老百姓着想的,别的不说,就说刘春菊被拐案,您一直高度重视,治安关系到人民安定生活,安全的环境是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顿了顿,姚远话锋一转,“可是,光是有安全的环境行吗,您知道,虽然我到回龙镇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我跑遍了每一条村子,我印象最深的是龙潭村的一户人家。”
“一家五口人住在高脚屋里,只有一张用木板拼接起来的床,那根本不是床,是用木板钉起来的炕,垫了稻草,铺了烂糟糟的凉席,全家只有一双打满补丁的布鞋。一家人靠背木柴到县里卖维持生计,走几十里的山路到县里,一天卖几块钱,这就是一家人的伙食。一年到头,甚至春节都吃不上一顿肉,只能用肥猪肉炸出来的油拌饭吃,这就是最好的伙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