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3章 《三表法》-《大汉第一太子》


    第(3/3)页

    ——实践得真知!

    先把事情做出来,通过效果,去判断一件事物的好坏!

    这,才是墨家学说的核心——《三表法》的正确解读:历史的经验、现实的观察、实践的结果。

    也正是这三点,凭借一个《三表法》,将墨家的思想核心,毫无保留的展现在了刘盈这个后世来客面前。

    《三表法》,究竟如何?

    就刘盈看来,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任何文化背景下,处于任何历史时期的任何一个群体,都可以将《三表法》,作为针对任何事的判断标准!

    无论是行商还是从政,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遇到拿捏不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三表法》得出结论!

    甚至于就连刘盈本人,在日后代天牧民,为天下王的时候,都可以通过《三表法》,来判断一个政策的好坏!

    ——根据历史经验,这件事做了,大概率能得到一个什么结果?

    ——根据当代的实际状况,这件事,更可能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实在不行,那就先实践,通过小范围的实验,得出事实给出的反馈!

    想到这里,刘盈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即便到了后世的新时代,华夏民族的处事方式,似乎也依旧同《三表法》不谋而合······

    “华夏文化的底蕴啊······”

    回想起前世,因历史教训而伟大复兴的华夏民族;根据实际状况,一点点‘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央官府;以及那一个个明显利国利民,却依旧被掌权者小心翼翼的试行于某个小区域的‘试验’政策,刘盈怀念之余,不由衷心的发出一声感叹。

    从对《三表法》的欣赏和思考中回过身,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在眼前的准墨家钜子杨离身上,刘盈的面容之上,不由涌上一抹善意的微笑。

    ——杨离问刘盈‘这三个东西作何用途’,实际上,并不符合《三表法》的内容。

    根据《三表法》的最后一条,即‘有用之者’,杨离无法通过历史经验、当世状况判断事物好坏时,本该先去实践。

    先把东西做出来,再通过取得的效果,去判断好坏。

    而现在,杨离却并没有先实践,而是‘偷懒’的直接问刘盈:这三个东西,究竟作何用途?

    对杨离这个‘偷懒’的举动,刘盈心中自也是明白:杨离,并非是真的想偷懒,而是想借着这个机会,给自己推销一下本门学说而已。

    对于杨离的问题,无论刘盈给出的答复是‘用来振兴民族’,还是酒池肉林,杨离下去之后,都必然会严格遵照‘有用之者’,把这三个东西做出来,再亲自判断其好坏。

    而从刘盈此时的感官,以及对《三表法》的思考来看,从某种程度上,杨离方才对本门学说的‘推销’,无疑算得上是十分成功······

    “即墨翟之说,有《三表法》以为准则,朕自无大费周折,制享乐之物,以坏杨丞吏声名之理。”

    淡笑着道出此语,刘盈便稍走上前,来到杨离身边,指着杨离手中的绢布,将自己的‘发明’细细道来。

    “此人畜之粪便、秸秆合制之物,乃孤览一上古残卷所得。”

    “残卷言:此物,名曰‘农肥’,施此农肥于作物之下,可使农产大增,而保田亩肥力不失。”

    面不改色的将后世最常见的‘农家肥’,解释为自己从上古残卷上看到的‘农肥’,刘盈便又笑着将手指下滑一些。

    “此黄土合水,而烧制所得者,孤谓之曰:土砖。”

    “此物,乃孤见陶之烧制,偶有所思,方所有之念。”

    “若此物可成,待日后,少府兴长安之时,当可用于筑城之用。”

    “除筑长安,此物即为‘砖’,当亦可用于他处筑城、筑房,乃至建道、修渠所用。”

    又将后世建筑最常用的烧砖,解释成自己通过陶器‘举一反三’,所想出的‘土砖’,刘盈的手指,终于停在了绢布最下方。

    “及此物,乃孤闲暇之时,神游方外所思得。”

    “其名曰:水车,用之于田亩灌溉······”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