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位佚名大师已经相当于是在行圣人之事了。 这不外乎姜子淳的同学,家人,甚至她平常见到的所有人都对佚名大师的印象特别好。 “我倒要看看这个《几何》到底是什么?” 灵魂空间中,姜子淳翻开手上这厚实的书本,开始细细品读起来。 翻开第一页,是本书的前言部分。 这本《几何》主要讲述的是与图形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们常见的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等。这些常见的图形有什么性质,还有如何进行相关的计算? 所以这本书也可以叫做“图形学”,甚至是“形学”、“象学”。 而这本书也是笔者从以往的古籍中收集整理,再加上一定的推理演化而来的。如有错误,还望各位读者踊跃留言。 在笔者的心目中,几何学也可以看作是数学的另外一个分支。至于上一本数学,可以叫做数学基础,或者代数。同时,这本几何也是笔者数学系列的最后一本书。 至于其他可能的数学分支,还望读者们自行研究。笔者实力有限,就只能到此了。 读到此处,姜子淳恍然道: “原来这个几何是专门研究图形的。怪不得书封上画着那些有些熟悉的图案呢。 不过我倒要看看里面的内容比目前的算术高明到了哪里,竟然让佚名大师那么自得?” 至于上面所说这是最后一本数学书,姜子淳倒是没有多大感觉。 因为大师早就说过,而且她也早就做好了心里准备,知道这一天迟早都要来,现在只是有一种终于来了的感觉。 感慨了一番,姜子淳接着往下看。 本书的前半部分讲述了我们常见的一些图形的性质,还有如何计算角度,长度,面积,体积,还有和代数的联系。 后半部分则讲述一个新的学习方法——演绎法。 而这个演绎法,就是本书的重点。 读者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用此方法将前面所讲的数学部分重新推演一遍。相信会有一个相当大的收获。 “演绎法?新的方法? 我倒要见识见识它到底有多厉害?” 翻开正文,开篇讲的便是正方形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嘛。 这个姜子淳当然知道,当时上算术课的时候,她还被这个题目折磨过。但是现在想想,这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不就是平方和开平方嘛,怎么会难道她这个聪明伶俐的天才美少女? 当然,没学数学之前她可不敢这么说。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计算面积这个需求呢?或者大家接触最多的面积单位是什么? “面积单位,平方米?不对,应该是亩。” 没错,是亩。 在古代,我们总有划分土地的需求,但是如何保证划分时的公平性呢,或者说如何比较两块地的大小? 特别是当两块地的长和宽都不一样的时候,或者土地不是标准的方形的时候,这就更麻烦了。 所以慢慢的就诞生了面积这个说法。 此时,比较两块地的大小的时候直接将两块地的面积比较一下就行了。 那么一亩是多大呢? 我们知道十五亩合一公顷,而一公顷是一个边长为百米的正方形,也就是一万平方米,那么一亩就是一公顷的十五分之一,即约等于666.7平方米。 当然,这只是我们现在的算法。 在更久远的古代,人们通常都是大概测量一下,比如周朝的时候,6尺为步,百步为亩。到了秦代,更以6尺为步,240步为一亩。 直到后来我们有了更标准的长度计量单位米,这才将亩给彻底确定了下来。 看到此处,姜子淳点了点头,回想以前看到过的历史书,里面好像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而来的。 她接着往下看。 不过看到接下来的内容,姜子淳却大吃一惊。 “诶,长方形的面积竟然还需要证明,而且居然是这样证明的。” 在姜子淳心中,长方形的面积不就是长乘以宽嘛,这个多简单啊,竟然还需要证明?而且还真的能证明出来? 说实话,这可真是出乎姜子淳的意料。 不过当看到作者将长方形分为许多小正方形,并且运用前面的数学方法一步一步作出证明的时候,姜子淳才陡然感觉这本书有哪一点不一样了。 至于那点不一样,她决定好事再看看为好。 “不过前面的数学,哦代数还能这么用,还能用在几何上,这点也确实奇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