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二章 到底啥来头?-《从荒野到殿堂》


    第(2/3)页

    了解完这些信息,刘耀祖也很惊讶道:“难不成,我建的这座亭子,也有收藏价值吗?”

    面对刘耀祖的质疑,刘耀成却笑着道:“那可说不定哦!不用一颗钉子就造好的凉亭,国内应该不多见吧?虽然我不懂木工活,却觉得这座亭子意义不一样。”

    “这样吗?那你先与工作室名义,跟他们取得联系,看看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如果真要收藏的话,我这亭子不是白造了吗?我觉得,可以把设计图纸给他们。”

    “那设计图纸应该很宝贵吧?就这样白送啊?”

    “那你还想怎么嘀?对现如今的木匠而言,有一件作品能被博物馆收藏,想必也是一件极其荣幸的事吧?虽说木匠不是我本职工作,可贡献一份力量,我觉得还是可以。

    重要的是,建造亭子过程中,虽然我使用很多榫卯工艺,可真要别人愿意钻研的话,通过看我视频就能学会。做木工活不难,难的是愿意用心钻研跟动手去尝试。”

    尽管心里清楚,建造重檐亭所采用的榫卯工艺,有不少在网上都查询不到。但刘耀祖相信,国内会这种榫卯工艺的木匠,应该不至他一个,只是他将其展现出来罢了。

    况且民间早年也流行一句话,那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多真正有超高技艺的木匠大师,在没找到值得信任跟有天赋的传承人时,他们手艺就会面临失传。

    这种情况,不单单存在木匠这个职业,其它工种也面临这种现状。或许正是知晓这一点,国家也开始重视这方面的传承,并在民间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评选跟宣传。

    通过宣传,希望发掘有这方面天赋潜力的年青人,能将这些属于老祖宗的技艺传承发扬下去。不至于让未来子孙后代,听闻这种技能跟工艺,只局限于某本书上。

    得到刘耀祖的同意,刘耀成开始以工作室经理的名义,跟帝都木艺博物馆取得联系。得知刘耀祖愿意提供建造亭子的设计图,还有亭子所采用的所有榫卯工艺图。

    本身就想知晓这些的博物馆方面,自然表现的非常高兴,直言一定会给刘耀祖做宣传。原本刘耀祖打算拒绝,可最后想了想还是决定接受。

    没其它的物资奖励,更多只是博物馆方面的一纸感谢,还有未来亭子复制仿造后,会在展示厅内标注由其捐献提供。这也算是,博物馆给予的变相奖励吧!

    就在刘耀祖将设计图,还有完整版的视频一并发给博物馆方面后,木艺博物馆方面很快在其官微帐号,点名‘山野阿祖’的微视号,瞬间引来各方关注。

    很多喜爱木艺文化的网友,看到博物馆方面特意官微表示感谢,随即进入喜乐视频,查询刘耀祖的视频帐号。而喜乐平台方面,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宣传机会。

    “山野阿祖,民间手艺人!榫卯重檐亭,无偿捐献博物馆,此行为值得大大点赞!”

    跟木艺博物馆关注数量不同,喜乐视频的官方微视号,关注的人数自然更多。一番联动宣传之后,刘耀祖的视频帐号关注数量,瞬间进入飙升阶段。

    看着不断增涨的认可值,刘耀祖也蛮高兴的道:“看来将木工技能晋升到高级所花费的认可值,这一波下来的话,估计很快就能回本。这样,真的挺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