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是项目自的成员经过缜密的计算后,发现这个方法的速度太慢了。 氢弹爆炸后所产生的冲击波,会在太空中四散,就算飞船尾部的金属板是平方公里级别,能得到的推力也很少。 而且尾部金属板的面积越大,飞船就越重,就会浪费更多的推力。 况且金属板还很难安装,毕竟飞船的直径只有几米,最宽的地方也不过三四十米,后面却拖着个直径几公里的金属板,乍一看就跟个图钉似的。 关键是不实用,还不如用传统的液态燃料火箭的速度快。 于是这个问题又回到了起点,飞船到火星需要太多的燃料,途中宇航员需要太多的补给,还有必要的生活设施。 最终,毕尔的小组,还是从“阶梯计划”里得到了灵感。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分批次补给! 首先向预订轨道上发射两到三个补给仓,当飞船出发的时候,只携带整个行动三分之一的燃料和补给,在途中通过跟补给仓的对接,完成新的补给。 这样飞船就可以大胆地加速,毕尔的小组计算过,按照现在液态推进器的最高速度,只需要三个月零两天,就能到达火星。 毕尔称这个补给方式为“火星阶梯计划”! pdc的所有科学家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倒是一起松了口气,这个计划只是听一听,就知道可行性很高。 液态燃料航空发动机的技术,以及太空对接技术都已经很成熟,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关,相关的操作宇航员们也熟悉。 只要飞船组装好,就能立即出发。 接着大家开始庆幸,幸亏月球城早有登陆火星的计划,不然一天两天的可想不到这个办法,再加上飞船的建造等等,时间肯定不够用。 同时也有人觉得,这一切会不会太巧了一点? 但也只是这么想一想,毕竟很难把火星的高级智慧信号,跟姜宇、毕尔、月球城联系到一起。 飞船不需要大家担心了,接着要解决登陆火星的宇航员问题。 在计划登陆火星之前,大部分人其实对行星间的航行没什么概念。 当把地球于火星的距离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大家才意识到这项任务的艰巨。 在之前大家的概念里,火星离地球似乎很近,但这个“很近”也有9000万公里! 就算是近地点,也有6000万公里左右! 而地球赤道的周长不过4万公里,地球跟月球之间的距离,也不过38万公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