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下策-《隋末扬旌》
第(3/3)页
“既然如此,时不宜迟,大家这便连夜赶往临清关吧,尉迟兄和张族帅意下如何?”高不凡问道。
既然已经选择了“从良”,尉迟敬德和张铎现在自然想继续戴罪立功,功劳立得越多越稳妥,于是立即点头道:“末将没意见!”
于是乎,众人稍作休息后便启程连夜赶往临清关。
此时,黎阳仓城内,杨玄感正在聚一众幕僚和将士议事。虽然飞羽卫跑掉了,但总算拿下了黎阳城,可以安心出兵攻打其他地方了,包括杨玄感在内的众人早就憋得不行。
然而,此时大家却对首先攻打哪里产生了很大分歧,以李密为首的一拔人极力主张进兵涿郡,占据幽燕之地,扼首临榆关,把杨广的三十万精锐大军全部困死在辽东,而以王伯仲等人为首的一拨人却极力主张就近攻打东都,理由很简单,那就是朝中大臣和将领的家属都在东都,只要攻陷东都,控制住这些家眷,还愁那些大臣和将领不就范?
结果两拨人争了半天都没有说服对方,杨玄感显然也意属攻打东都的,毕竟幽州太远了,大军行个十天半个月的才能到达,若是没能攻下来,到时杨广又从辽东回师夹击,腹背受敌之下,义军必然不是对手,风险太大了,而东都洛阳这块大肥肉近在咫尺,实在太诱人,傻子才不吃!
于是乎,杨玄感对李密道:“玄邃之计虽妙,但幽州太远了,先前谋取蓟县城作为据点的计划也失败了,如今大军若贸然远征幽州,胜负难料,是故就近攻打东都方为上策!”
就这样,杨玄感一锤定音,决定发兵攻打墙高城厚的东都,同时,也断送了这次造反成功的可能。
李密暗叹一声,忧心忡忡地走出门去,杨楚公短视了,东都虽然近在咫尺,看似是一块唾手可得的肥肉,实则是颗毒丸,不仅墙高城厚,还有重兵把守,不缺水不缺粮的,短时间内根本没可能攻破,时间一长,待四方勤王的兵马赶到一合围,义军必败,吾等死无葬身之地也!
其实李密一共向杨玄感提了三个方案,上策是北据幽州,扼守临榆关,杨广的几十万大军断了粮食供应,又被困在关外,时间一长必然自动崩溃,根本不用打,大隋江山唾手可得;中策是绕过洛阳取关中,打下大兴(长安)自立为王,据守关中险要与回师的杨广对峙;下策是就近攻打东都洛阳。
可惜,杨玄感目光短视,没有选上策,也没选中策,偏偏就选了下策,就近攻打坚城洛阳,为之奈何!
/74/74015/25909788.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