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想办一所大学-《人生重启二十年》


    第(3/3)页

    冯建飞今年四十五岁,比裴平江小六岁,段凤清四岁,金广仁十岁,这个年纪的人显然对工业化城市的追求,绝对非常的强烈。

    “旅游肯定是应该重点抓住,包括一系列衍生的生态农业,以及深度延伸的农业产品加工业。不过,工业也必须得搞,而且还要搞好!”

    赵长安诚恳的说道:“在未来几十年以后也许生态农业很赚钱,可就现阶段来说,工业产品的经济附加值显然要高得多,也能更快的发展山城实力,不至于掉队。”

    “你这话有矛盾,又要发展工业又要发展旅游业,这不是鱼和熊掌都要兼得么?”

    “鱼和熊掌当然可以兼得,就像很多人一听到发展工业,就会联想到环境污染这个伪命题一样。其实企业也可以建成一个无污染的花园式实体,和旅游城市这个概念融为一体。”

    “我现在最头疼的就是铁东厂和制药厂,还有农药厂的污染,你给我出出主意。”

    “冯叔,我说得企业并不是所有的企业,很多企业天然就是高污染企业,就目前的技术来说谁也没办法。要不然,欧美那些老牌工业国家这么急着把高污染的企业往第三世界国家迁移。”

    “那你想发展什么样的无污染企业,银龙水泥,三峡火电,或者大力发展房地产?”

    赵长安和文烨对视一眼,眼前这个冯建飞可真是不是一般的精明,不好忽悠啊!

    “我们的设想是万花齐放,马场赛马。”

    文烨接过赵长安的,斟酌着说道:“第一步,利用山城市大量的劳动力浪费,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劳务输送,既可以减轻山城市的压力,也可以不断的带回来资金,同时很多进厂的务工人员会在当地发现很多的新商机,要么做小吃,要么小买卖,要么从山城朝外倒腾农副产品赚取差价,让山城市外输人员的从业种类更加的丰富。这一点,彭州那边办事处的外派劳务人员就已经出现了十几个离开工厂做生意的例子,而且除了几个眼高手低的,别的发展的都很不错。第二步,当这些人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又熟悉了本质种类的工作以后,就可以引导他们回乡创业,形成万花齐放的场面,然后择其优者,重点培养。”

    “嗯,你这个同学可比你是在多了,不说虚化套话水话。”

    冯建飞批评着赵长安,给他和文烨一人扔了一支烟。

    然后说道:“你们想帮助市里组建一个更大的劳务外派公司?”

    “不是,我们想办一所大学。”

    文烨回答。

    冯建飞愣住了。

    (本章完)

    /73/73841/29666299.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