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文武之争-《汉灵昭烈》
第(2/3)页
“正是从公孙大娘的剑法中,张颠才悟出笔走龙蛇的绝世草书,杜工部也才有了『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旷世绝句。可以,文武之道,看似殊途,但于剑上却可同归。”
“哦,前辈之意是说练剑和写诗其实是相通的?”亥言道。
无涯子又点了点头。
“自古剑法纵有千变万化,不外乎虚实结合,而诗词之妙亦在虚实相生,虚为意,实为力。有实无虚,则诗无意,味同嚼蜡,剑无神,如莽汉相争。而有虚无实,则诗无据,乃无病呻吟,剑无根,如隔靴搔痒。”
武松听得云遮雾罩,而亥言却是兴致盎然。
“知道为啥要多读书了吧。”亥言悄悄在武松耳旁道。
见武松没搭理他,亥言只是一努嘴,也不计较,兀自转向无涯子问道:“那这剑法有多少招?”
“只有十六招。”无涯子道,“不过,每招皆蕴含诸多变化,与诗句意境相合。比如这一招:无边落木萧萧下。”
说着,无涯子随手拣起一根竹枝,起身走到院中的一簇竹子前。只见他手脆轻抖,瞬间无数竹叶纷纷落下。
武松心里一惊。
原来,落下的只有竹叶,却无半片积雪。无涯子看似随意的挥动,却是精准到巅毫,只把未有积雪的竹叶削落。
武松心里道,若只论剑招之绝,自己怕也不是对手。
“原来萧萧落木,其意在萧不在木。”亥言道。
“小师父悟性果然很高。”无涯子也是微微一惊,“只取萧瑟之木正是此招的精妙所在。”
“那止于剑乎?”亥言又问道。
“剑,号百兵之君,自古读书人习武,也多是以剑为兵器。”无涯子道,“老朽自小读过几本书,又好习武,所以才有此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让小师父见笑了。”
“不过所谓文武之别,其实亦是器道之争。”无涯子沉思了片刻,接着道,“本朝重文抑武,看似是以道驭器,以礼乐制天下。但废器于内,却也是自残于外,所谓守内虚外之策实乃偏安,终有今日之祸。”
这段话,武松听明白了,“无器御敌,何来道,无戈止武,亦是无用之武。”武松忿忿道,“金人狼子野心,天下人尽知。”
无涯子不由多看了武松几眼,“好汉所言极是,无器卫道,则道将不存,无道驭器,则器必滥杀。器道若失之一,终是祸国秧民。”
无涯子侃侃而谈,滔滔不绝。一时间已是日过三杆。
无涯子欲挽留二人多住几日,但武松还惦记着和上官令之约,只得起身告辞。
临行之际,无涯子告诉武松,约半月之前,柳如烟有飞鸽传书回谷,说她已决意率众北上,意在勤王抗金。
闻听柳如烟北上,武松也是心里一动。
待用过午饭,无涯子和乔黛将二人送到门外。
“于武学之道,老朽已无可指点之处。”无涯子道,“二位不辞千里来访,老朽别无他物,只有以此书相赠。”
说着,无涯子从乔黛手上接过一册书递给了武松,武松一看,不正是那本《种兵纪要》吗?
原来,种师道除了把此书交于种安远避江南之外,也抄了一本送到无涯子手中。
“此书和好汉手中那册无异,只是多了老朽的一些批注而已。”无涯子道,“好汉可交于那位将军,应该有所禅益。”
武松连忙拱手谢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