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乌桓真打算奉秦国为宗主国?” 听到拓跋雷的问话,赵昆知道他急了。 但这种时候,一定不能正面回答。 于是他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转移话题道:“乌巴尔晚一点会去看马。” “也是我们去的那个马场吗?” “是的。” 赵昆点头道:“乌桓跟你们一样,都是草原人,草原人懂马,邀请他们看马, 无可厚非。” “这.....” 听到这话,拓跋雷几乎可以肯定。 乌桓人绝对会被那些良种马吸引,一旦眼前这位太子殿下许诺他们肥美的草原,他们肯定会答应成为秦国的藩属国。 毕竟秦国不是匈奴,成为秦国的藩属国,好处多多, 怎么可能会拒绝。 恐怕乌巴尔把千里马带回乌桓,乌桓部落的酋长,又要派使者朝贡大秦皇帝了。 如此一来, 鲜卑的处境更不妙了。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次谈判,恐怕也会陷入困境。 只要乌桓答应成为秦国的藩属国,大秦皇帝对待他们,自然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而对待自己,或许会答应四成的分地。 但那些分地,多半是贫瘠之地。 想到这,拓跋雷的神情逐渐严肃。 他不想事情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此次出使秦国,他是带着使命来的,一旦无功而返,甚至让乌桓得到秦国的支持,发展壮大,那他鲜卑的贵族们,绝对无法容忍他。 这可怎么办? 拓跋雷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时无法想出更好的办法, 所以站起身朝赵昆行礼:“太子殿下勿怪, 某今日身体不适,想回去休息一下。” “哦?身体不适?”赵昆挑眉,露出关切的神色:“需要本君派御医给您诊治吗?” “不用。” 拓跋雷摆手道;“都是一些草原上的老毛病,休息一段时间就好了。” “这样啊,本君还打算跟你商量分地的事呢....” “........” 拓跋雷脸色变了变,干笑道:“这个不急,我们还要在咸阳多待些时日,况且,乌桓使者不是要看马吗?等他们看完了,大家再一起商议。” 他知道现在答应商议,结果肯定跟他预料的一样,所以才拒绝商议。 似乎看穿了拓跋雷的想法,赵昆笑了笑;“既然如此,那就改日再说吧,使者多注意休息。” “多谢,告辞。” 拓跋雷拱了拱手,径直带着同伴离开了观战台。 赵昆看了下方的球场, 又看了看郑满;“乌桓那边,就交给范先生吧, 你就派人盯着使馆, 有什么情况,第一时间跟我汇报。” “是,太子殿下。” 郑满恭敬应了一声,赵昆也没再多说,站起来道了句;“好了,我有些乏了,先回去了。” 说完,也跟着出了观战台。 ........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鲜卑使者正面临艰难的选择。 他们自然不肯受制于人。 但不跟乌桓一样奉秦国为宗主国,秦国对他们的态度,绝对有别于乌桓等部落。 可就算他们奉秦国为宗主国,秦国也不一定会优待他们。 毕竟秦国不希望他们成为下一個匈奴,并且也需要他们抵御游散匈奴的侵扰。 所以无论哪种选择,对鲜卑来说,都不是最好的。 当然,两种选择也不是没有区别的。 比如良种马。 良种马是大秦太子殿下以朋友之礼送的,也就是说,鲜卑也可以跟大秦太子做朋友。 前提是鲜卑得跟乌桓一样,拿出奉秦国为宗主国的诚意。 很明显,得到良马种,意味着部落能够改善战马的品种,提升军事力量。 同时获得大秦未来皇帝对部落的友谊,影响以后的很多事情。 比如大秦未来对北方的态度。 假设有敌人进犯北方各部,北方各部向大秦求援,大秦定会施以援手。 而一旦北方各部发生冲突,大秦也会从中调解。 说到底,国家与国家的交往,也存在亲疏。 良马种只是一个开始,鲜卑人现在面临的问题,不光是取舍,还有更多细节需要考虑。 而对于同样参加谈判的乌桓,情况大不相同。 乌巴尔此次来咸阳,其实早就有了心里准备,他知道乌桓在左贤王故地的功劳没有鲜卑大,所以大秦皇帝想怎么分地,他都没意见,只要兑现承诺就行。 可让他完全没想到的是...... 大秦太子的对他的态度,简直不要太好,使得他在咸阳过得非常舒服。 甚至连良马种都能被馈赠。 相比起鲜卑人,乌桓人的待遇也太好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