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坐而论道(二)-《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他先给郑书笙定了一个性:不算坏人!
这其实是他帮郑家小姐的关键。
“至于在明知帮她会面临巨大风险和隐患之后,我为何还要继续帮她,原因很简单,就在于一个‘道’字。”
他又继续说道。
“按照常人的理解,趋利避害才是正常反应,是人性,可是在我看来,这种正常反应,祸是避过了,但并不合道。
“为何这么说?
“从儒家的角度来说,儒家并不忌讳趋利,连孔圣人都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但在利之上,还有义。
“孔圣人又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意思是说,如果一味逐利,人也就失去了‘道’与‘德’。
“从我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追求一定要做君子,但当祸患处于可承受范围之内时,我也不希望轻易妥协,去当一名小人。”
郑经一口气又说了一大通。
毕竟是专业出身,借用儒家的理论,来给清冷小道姑讲讲大道理还是没问题的。
可问题是……
这并不是徐玄机所需要的!
因此她有些着急地说道:“你刚才不是说,道德经里云,‘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吗?好好说说这个。”
眼看丹田松动在即,她确实有点急了。
没错,道家之人,肯定是要读《道德经》的,可问题是《道德经》是老子所作,其行文极其隐晦难懂,而在这个信息极为不流通的年代,就算徐玄机是国师府的弟子,可有些内容想真正弄懂,还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别说是她,就算是她的师父,大夏朝国师,很多地方也未必已悟透。
于是她只能求助眼前这个让她丹田松动的登徒子。
郑经:“……”
原来你是想让我给你解《道德经》里的道啊!
早说嘛!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天之道,遵循自然法理,利于事物自然地发展变化,不会逆反规律,属无害无益的自然之道。
“而圣人之道,讲究为而不争,意思是做好自己该做的,坚守原则,遵循规律,不要强求什么,淡定从容的面对一切结果。
“换句更容易理解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专注并积极地去做你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对于一切结果,都以一种豁达超然的心态去面对,既不逃避,也不轻言放弃,这样做,天道不会让你失去所有,只会让你得到更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