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何为道?-《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何为道?”

    诸糅真人却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

    阮留之楞了一下。

    作为道家之人,他当然不会认为,诸糅真人这一问,只是让他来解释什么是道家的道,要知道,这一问题他们起码已讨论了不下三百遍了。

    “师尊的意思是说,先让他讲清楚这一问题?”

    他反应了过来。

    诸糅真人赞许地点了点头:“没错,他若是能把这一问题讲得让我满意,我再来跟他好好辩上一辩。”

    阮留之不由得连连称妙。

    确实太妙了。

    道这一概念,真有那么容易讲清楚吗?

    还真不是。

    要知道,“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最核心的概念,没有之一,诸子百家、三教九流都讲“道”,但每一家,对道的理解都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是对立。

    比如说,在儒家,这个“道”字,基本是跟德联系在一起的,主要探索的是为人处世之道,如仁孝礼义信,偏人之道。

    可就算是在儒家内部,也有派别之分,如孔圣人是起源,接下来是包括孟子、荀子在内的战国八派,汉时的谶纬神学等,各派别对道的具体理解也不尽相同,甚至还有对立,根本就很难解释清楚。

    至于道家的道就更不用说了。

    别看道家是以《道德经》为圣典,就误以为这个道字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事实上,一个道字,在《道德经》里出现了不下七十遍,但每一道字的含义都可能各不相同。

    “道可道,非常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

    就算是让阮留之来说,他也只能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将道家的道理解为自然之道,然后再稍稍加以延伸,还是很难概而论之地讲清楚。

    若是再加上其它圣贤对道的理解和说法,那就更没法说了。

    比如说庄子的无为之道、以气为道,韩非子的以理为道,《易传》里的形而上之道、阴阳之道……

    太多太多!

    根本就讲不清!

    既然讲不清,那你凭什么说儒和道是一家,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阮留之顿时就放心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