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一条上钩的鱼-《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于是他很快就到了舷梯前,向看守舷梯的守卫发起了求见蒨文郡主的请求。
然后在守卫上楼禀报的过程中,他忐忑地在舷梯边踱起步来。
这是生怕求见被拒。
……
二楼之上。
一群女人又扎堆在一起,包括德王妃在内。
其实在船离开涡阳之后,这基本已经成了楼船二楼的常态。
在大多数情况下,是郑经独自呆在自己的尾舱里,去整理他所收获的那些道家道藏,而其他人则基本上是跟德王妃凑一起,也只有在郑经教陈蒨武经义时,以及讨论真理社的事务时,全部人才会凑到一起。
“书笙,情况如何,会有鱼上钩不?”
当郑书笙等人从一楼回到二楼后,德王妃就在第一时间问起了郑书笙。
别以为她是在问郑经拉流钓的事,事实上,她问的是刚刚大家下到一楼跟那帮士子见面的结果。
长途行船是无聊的。
天天听陈蒨文练琴,已经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沿途的风景,也早已看了个够。
因此在离开涡阳之后,已经对论道有点上瘾的德王妃干脆把几乎全部的兴致投入到了真理社的事情上来。
当郑经给陈蒨武讲经义时,她会旁听。
当郑经给几女讲道时,她更是会旁听,甚至还主动参与到话题中去。
而当郑经跟大家商量如何壮大真理社,如何去给真理社拉人时,她也会参与进来,偶尔还会出点小主意。
现在的她,几乎也已经成了真理社的一员,因此当大家凑到一起时,她已彻底放下了王妃的架子,对郑经和郑书笙的关系也更加亲近了,连称呼都变得亲热了起来,不再称郑公子、郑家小姐之类的,而是直呼其名。
唯有一点,当大家下楼去算计那些士子时,她碍于身份,还是没露面,而是事后来打探消息。
把那些士子当成鱼来钓!
这就是郑经为真理社接下来的拉人计划所定下的策略。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郑经也跟大家解释过原因。
按照郑经的说法,是在秦汉之后,儒家之人已经跟先秦儒家的人大不一样了,变得迂腐、固执,言必称圣人,遵循古制,抵制新思想。
过于迂腐守旧之人,是没资格进真理社的,以免拉进来让大家闹心。
对于这一看法,德王妃颇为认同,因此她也对郑经所采取的钓鱼策略充满了好奇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