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好大的口气-《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中老年人循规蹈矩,年轻人却求变,就是这个原因。
也正因为如此,历朝历代,一旦变法,支持的往往是年轻人,反对的是中老年既得利益者。
因此,顾倾城很快就被这一宏伟的目标给吸引住了。
这两大目标难吗?
很难很难,若是能实现,其成就可能会超过古往今来的所有圣贤。
但在他看来,这两大目标难度虽然很大,可有了重新定义了道,已掌握了道的真谛的郑经的引领,实现起来也并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因此他主动请缨道:“先生,需要我做什么?”
尽管郑经并没答应当他老师,但他还是尊郑经为先生。
“此事急不得,慢慢来吧,眼前最为重要的是,先多拉一些志同道合者进来。”
郑经开始给顾倾城分配起了任务。
也就是继续打船上那帮士子的主意。
在此之前,此事原本是稍有难度的,可现在顾倾城一正式加入,这难度似乎就少了很多,因此,他必须把顾倾城在士子中的影响力合理利用起来。
两人很快协商起相应的计划来。
……
顾倾城上楼之后,楼下的一群士子却是炸了锅。
道被重新定义,被一分为二,分成了天之道和人之道不说,还被一名不见经传的士子郑浪之论证,它十有八九是成立的。
这怎么了得?
在顾倾城上了楼之后,其它士子就此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
道家之道,道法自然,部分属于天之道,部分是人之道,吻合道的新定义!
儒家之道,仁义礼智信,都属于人之道,同样吻合道的新定义!
墨家之道,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巨害,属于天之道和人之道的结合,还是吻合道的新定义!
兵家之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人之道为主,还是吻合道的新定义!
……
大家讨论了半天,结果发现,诸子百家,按照道的新定义来理解,不仅通通吻合,而且还清晰了很多,一些原本极难理解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也就是说,论证的结果是,关于道的新定义,十有八九是对的!
这怎么了得?
这是不是意味着,大家读了十几年的书,学了一肚子的道理,现在却发现,这些道理从源头上就出问题了?
这一结论,让大家有点无所适从,在顾倾城不在场的情况下,他们齐齐把拿主意的希望寄托到了席希明头上。
席希明自己也有点茫然。
在郑经和顾倾城等人都离开后,他也按照道的新定义的逻辑,反反复复推理了一下道家的道,儒家的道,很想找出新的证据去推翻那一新定义,可找来找去,他却发现,道的新定义根本就推不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