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最后的挣扎-《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与上次论道不同的是,这一次,宴会舱中的桌椅不再是摆成相对的两列,而是摆成了一排排,而上首的位置也给郑经空了出来,从布局上来看,已有了几分讲堂的味道。
上次是论道,这次成了讲道。
很明显,经历过两次论道之后,他在士子们心目中的地位还是有所提升的。
郑经也当仁不让地站在了最前面。
“倾城兄说,他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古往今来,但凡出名的诗人,要么是闲散之人,要么是失意之人,既不闲散又不失意的,往往是年轻时佳作频出,成名之后反倒才尽,因此他跟席公子让我给大家讲讲,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在讲其中的道理之前,我先给大家讲讲,什么是诗人。”
一站到前面,他很快就进入了他最为熟悉的状态。
一个合格的教员该有的状态!
“何为诗人?
“首先,诗人必定是灵魂的旅者,他们见多识广,对天地万物及人类的情感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们能读懂春的暖,夏的热,秋的悲,冬的凉,也能读懂河流的善,山川的博,大地的情,还有女子的多愁善感。
“其次,他们是天下最为感性的动物,他们的笔,可以搅动人的心扉,可以撩拨人的欲望,可以刺破人的梦魇,哪怕一粒尘埃、一丝清香、一个浅笑,在他们的世界里,都是万千气象。
“再有,他们必定有一颗纯真而博爱的心,他们善于发现美,也勇于驳斥恶,用文字来抒发最真的情感,也因此感动他人。
“还有,诗人一定是道和理的探索者和坚守者,他们对美好有着极致的追求,对丑恶有着无情的鄙视,他们不放弃,不妥协,会坚守自己的内心,是人生中的勇者。
“他们睿智、洒脱、狂傲、多情,他们蔑视传统,有伟大抱负,有广阔的胸襟。
“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写出最感人的诗词来,而不是无病呻吟的低劣之作。”
郑经一口气就把什么是诗人这事给说了个通通透透。
毕竟是教员出身,讲这种东西对他来说,实在是没啥难度,美好的辞藻,他肚里有的是,严谨的思维逻辑,他也早已养成。
因此,哪怕他来这个世界后所亮的几首诗词都是剽窃的,但也并不影响他对诗人的了解,哪怕他并没有提前做足准备,也不妨碍他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具备的优秀品质给总结出来。
大家一下又听痴了。
德王妃:“……”
难怪他的诗词写得那么好那么绝,原来他早已领悟了诗词之道的真谛!
陈蒨文:“……”
春的暖,夏的热,秋的悲,冬的凉;
河流的善,山川的博,大地的情,女子的多愁善感;
一粒尘埃、一丝清香、一个浅笑……
我怎么突然觉得,他连说话都像是在写诗?
好美啊!
徐玄机:“……”
睿智、洒脱、狂傲、多情?
所以他才一门心思想当登徒子?
郑书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