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最后的试探-《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但他还是回道:“真没啥别的打算了,也就是编编书,然后把报纸给办起来。”

    这也确实是大实话。

    尽管他有乱臣贼子之心,但他也知道,这事急不得,在机会来临之前,他要做的,就是蛰伏,打基础,除此之外,别的任何多余的动作都不要做,否则的话,就会死的很难看。

    而所谓的打基础,无非就是赚钱,然后文化思想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而不是急于去发展势力,或挖空心思在仕途上往上爬之类的。

    基于这一原则,他给自己定的小目标,确实也就是出书、办报,然后就是赚钱。

    德王妃却又问道:“除此之外,你就没想过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若是有的话,王爷可以帮你举荐,以免浪费你的大才。”

    一记诱饵被她抛了出来。

    正常情况下,士子想走仕途,最正规的途径是参加会试,金榜题名,就能得到一个好的前程,基本上是县令起步。

    但也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举子在出现官职空缺并且还有人举荐的情况下,也是可以当官当吏的,像郑经这样的,若是有德王爷举荐,那同样也可以县令起步,或者在朝中某个衙门当个小吏之类的,先积攒资历和人脉。

    尤其是后一种情况,不仅能积攒资历和人脉,还不影响他继续参加两年之后的会试。

    换做是其他士子,肯定是对此求之不得。

    德王爷的推荐,那绝对是仕途捷径啊,不比编书办报之类的强得多?

    郑经却摇了摇头:“还是算了,走仕途干些琐事挺浪费时间的,我还是对道更感兴趣,有志于把正确的思想和文化传递给世人。”

    德王妃错愕。

    对仕途不感兴趣?

    这是一心要效仿圣人,走思想传播之道吗?

    众所周知,古之圣人,包括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等,都是无心仕途,几乎都没怎么做过官,而是专心于道。

    而现在,郑经竟然也流露出了这样的想法。

    很明显,她的试探算是失败了。

    她原本以为,失去郑氏支持的郑经,是在对仕途已看不到太大希望的情况下,才无奈选择了往道的方向发力,谁知在她抛出了德王爷这一强力靠山之后,郑经竟然还是不动心。

    德王爷是谁?

    那可是当今圣上的亲弟弟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