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真要来了-《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郑经自然是见风使舵。

    对他而言,他就是好诗词的搬运工,因此这事原本就对他没难度,现在已拖了德王爷一两天,拖得他都玩起手段来了,那就没必要再拖了,以免影响正事。

    于是乎,他很快又铺纸研墨挥毫。

    《庭院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庭院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一首来自苏大词人的七言绝句《东栏梨花》,被他用庭院二字换掉了东栏,以更适合于他所处的环境,然后送给了德王爷。

    其实写梨花的佳句很多很多,只不过大部分诗词要么写离怨,要么写思念,并不适合送给一大男人。

    而这一首不同,既没有离怨也没有思念,而是通过纯粹的写景来抒情,将对人生的感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德王爷一下就看痴了。

    其实诗词这东西,每个人的观感是不一样的,用词华丽的诗词,人人都会称道叫好,但想让人称绝,那就得看诗词能不能引起个人的情感共鸣。

    对德王爷来说,他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就是身为王爷。

    王爷这身份,虽然可以让他把日子过得很悠闲,也很受人敬仰,但遗憾的是,就是不能插手朝政,让他有才也难有用武之地。

    对此,他既看得清楚,也引以为憾。

    但郑经现在所写的这首诗则告诉他,人生虽短促无常,但真正能看淡人生沉浮,看得清明的又有几个?

    这简直是写到他心里去了!

    至于用词之华丽,就更不必说了,好得几乎让他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妙,妙,妙,看过浪之你这首梨花诗之后,别的咏梨花的诗词,在我眼里都是索然无味了。”

    他立即毫不吝啬地给了一个极高的评价。

    在他眼里,这首咏梨花的诗,已好过了写给太子爷的那首《过秦淮》,也好过了写给太后的那首《江南春》,简直可以跟《青玉案·魁首》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提并论,堪称绝品。

    “满意就好,下次不要再来纠缠我了啊,我的诗词都被你弄枯竭了,再被你纠缠下去,我都快变成才尽的江郎了。”

    郑经却拽拽地回了他这么一句。

    这又差点把德王爷弄得没脾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