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任重道远卢大人-《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在卢大人的耳里,德王爷刚才的那几句又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德王爷对郑浪之的极为看重,这种看重,甚至已盖过了德王爷和他之间近二十年的友谊。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郑浪之是有钱有背景的世家子吗?
依据他对德王爷的了解,没理由这样,因为以德王爷爱才的性格,以及他自己的身份背景,单纯有钱有势的世家子还不至于让他如此这般。
这就只能说明,郑浪之自己身上有太多让德王爷看重的特质,比如说非同一般的才华和潜力。
这又让他忍不住想起了在虹县时德王妃曾经说过的:“此子道行之高,连天静宫诸糅真人都敬佩有加。”
如此看来,这幕僚还真不是那么好拉啊!
他心里又一次犯起了嘀咕。
可越是这样,他就越是动了招揽之心。
为什么?
因为在大夏朝一众能在四十岁左右就能爬到四品以上的朝廷要员里,卢勋是罕有的没有世家背景的官员之一,也是罕有的想凭自己的努力去成就一番伟业之人。
那在他心里,又什么是伟业?
无非还是儒家那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为太正元年的会试探花郎,他的仕途还算顺利。
在中了探花之后,他先是入了中书省,从七品的主书做起,做到了六品的中书舍人,负责为当今圣上起草诏令之类的,有机会参与朝廷各种机密事,职位虽不高,但权力却是日重。
正常来说,科考前三甲,并且能入中书省的,就相当于进了后世的翰林院,只要不离开朝廷中枢,一步一步往下走,是有望成为朝中阁老重臣的。
但卢勋却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中书舍人的位置又做了两年之后,却主动请辞去了地方,在泗州当了一名长史,再花了七八年的时间,靠政绩一步步爬到了泗州刺史的位置。
现如今,又再次被当今圣上看重,调回了京城当起了正三品的会宁府尹。
从表面上看,这是圣眷正浓,是他深受当今圣上器重,可实际上他却很清楚,圣上之所以把他调回这一不上不下,进可攻退可守的位置,是指望他来匡救时弊、整肃政风、破世家把持朝政之局。
这任务可不是一般的重!
卢勋深知,在这个朝中遍地都是世家人的时代,想做到这一点其实是很难很难的,稍有不慎,就会有万劫不复之险,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圣上的重托。
具体要怎么做呢?
当然是得先有人来帮他,而且最好还是才学出众,与各大世家牵扯不太深之人。
其实从后一点上来说,郑经其实是不太符合的,只不过一考虑到他还没仕途经历,又与德王府一家交好,这一点也就不足为虑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