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没救了-《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卢勋闻言,讶异地看了郑经一眼,却发现对德王爷的这一句镇定自若,根本就没辩解的意思?
看来果真如此?
卢勋顿时又开始收拾心情。
此时的他,也已不再把自己的府尹身份太当一回事,要知道,假如郑经真有圣人之志,并且还具备成为圣人潜力的话,那他就确实有资格不在乎任何人的身份。
其实都不用到圣贤的程度,只需能成为大儒即可。
打个比方说,东汉时的郑玄,也只能算是大儒,可就算是当时的圣上汉献帝在面对他时,都得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客气姿态。
而现在的郑经,在才学上已隐隐有了大儒的水准,只是暂时声名不显而已。
那接下来聊点什么好呢?
既然机会宝贵,他也不想浪费,还有,他也有心再来考校郑经一番,看他才学到底到了什么程度,因此,他立即就开始思索接下来要聊的话题来。
很快他就有了思路。
“浪之,你对魏晋之后的天下大势怎么看?”
他又一次问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话题。
这是可以理解的。
从身份上来说,他已算得上是朝中重臣,并且又颇受当今圣上器重,负有匡救时弊、整肃政风、破世家把持朝政之局的重任,因此此时的他,已隐隐负有胸怀天下之志,只是这个局该如何来破,他却暂时没有明确的思路,于是干脆想拉着郑经来一起探讨一番。
只不过这一话题对郑经来说,实在是太过于敏感了一点,因此他立即笑着回道:“卢大人,你这不是为难我吗?我一无心仕途之人,又岂会去关心天下大势?”
他本能地选择了回避。
没办法,现在他面对的,一位是王爷,一位是朝中重臣,对于这样的敏感话题,他不可能像面对诸糅真人那样,来一个实话实说。
卢勋却说道:“不,浪之你太谦逊了,我可是刚读过你的那本三字经,里面有一句:‘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
“单凭这一句,我就知道,你必定熟知历史,也深谙天下兴衰之道,因此还请不惜赐教。”
他立即拿出证据来揭破了郑经的谎言。
而德王爷也插嘴道:“是啊,浪之,随便说说吧,我听蒨武说,你给他讲起古今史时,讲得条条是道,通俗易懂,现在你又何必藏私呢?”
煽风点火的也来了。
德王爷虽然已经跟郑经相处了一段时间,但对于郑经的论道水准之高,他还只是从德王妃嘴里听说过,还没机会亲自见识过,因此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