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骚主意-《大夏状元郎》


    第(1/3)页

    浪之有宰相之才!

    这是卢勋在这一番探讨之后的新评价。

    这一评价,绝对算得上是他对郑经至高无上的评价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从一个官员的角度来说,宰相之上便是皇帝。

    而古往今来,当得起这一评价的,无非也就春秋时齐国的管仲,秦王朝名相李斯,汉朝萧何,三国时诸葛亮,剩下的,哪怕当过宰相,也是没资格获得这一评价的。

    就算是卢勋自己,也不敢说自己有宰相之才。

    “唉,蒨武拜了个好老师,只可惜……”

    他又接着感叹道。

    但话说了半句,又及时收住了。

    其实他想说,假如德王爷是皇上,陈蒨武是太子,那陈蒨武在郑经的教导之下,将来一定会是个好皇帝,能成为千古一帝都有可能。

    当然,这种话是不能说的,说出来会被砍头。

    但这也说明,他不仅已认可了郑经的说法,还极为肯定了郑经的才华,觉得他当太子太师都够资格了。

    这又是另一个极高的评价。

    要知道,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有名的东宫三师,也是三公九卿里的三公之首,正一品的存在,在太子即位之后,往往会成为执掌当朝的宰相。

    这算是两大至高评价都给了。

    为什么会给这么高?

    道理很简单。

    个人才华上,字词曲三绝,当世无人能比。

    经学方面,道家连诸糅真人都钦佩不已,儒家则是能驳倒孟圣人和荀圣人的学说,还能著作出《三字经》及创立**论之说。

    格物致知方面,自创新型算法,发明新型印刷术,同样无人可比。

    集多样才华于一身,有这样的才学,还不够当太子太师的话,还有谁人够资格?

    最为关键的是,才学是死的,学以致用才是活的,从刚才这个论题他发现,郑经虽然没有过执政经验,但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还能想出最为有效也最为可行的应对之法。

    这就厉害了。

    打个比方说,其实不管是他,还是当今圣上,都已充分认识到世家和士族的存在,已严重影响了朝政,但却没有妥善的解决之法,而郑经这里却不仅深刻地认识到了,还有了可行的应对之法。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面对世家之祸,是不能采取过于激烈的解决办法的,否则的话,就很容易引起世家和士族的联手反弹,结果反而会造成朝政动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