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创刊号要火-《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为了把那种八卦的味道给写出来,他不惜把清风楼的袁妈妈在赛前如何如何挑衅颜月月,豫州宋提学在台上的惊愕,秦宓宓和苏窍窍的参赛诗词碰巧都是《青玉案》等都给写了进去。
至于重点,不用说,那肯定是写《青玉案·魁首》如何如何好,三绝谱法及和弦技法又是何等的惊艳之类的。
接下来就是写决赛的各种巧合。
比如说在赛前,三绝公子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出,让席希明都惭愧得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新作给亮出来。
……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确实是写得足够精彩,很具可读性,写完之后,连书局内的所有人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然后一个个都称妙。
可问题是……
你这样踩着顾倾城、席希明、叶长春去对比三绝公子如何如何了得,是不是太不要脸了一点?
“这是为了满足大家猎奇的需要!”
郑经倒是有厚颜无耻的理由。
这让大家相当的无语。
不过这倒是给了德王爷灵感,于是他开始写另一篇文章:《今时卢府尹,昔日探花郎》。
不用说,这是一篇吹捧他好友卢勋的光辉事迹的文章,目的则是希望卢大人能迅速被会宁百姓所熟知。
可当他写好之后,又被郑经给否了。
理由是吹捧得太高,不够亲民。
直到德王爷被逼加了卢勋年轻时的不少糗事进去,才算勉强过关。
不过最终连德王爷也不得不承认,这么一写,这篇文章的趣味性确实强上了许多,让卢大人的寒门出身和亲民形象变得生动了起来。
还有一篇文章也值得一提,那就是由卢勋执笔的《将相之门:为国选才制度的演变》。
不用说,这还是一篇由郑经来决定的命题作文,具体的内容,是从周朝的选士制度,写到汉朝的察举制,再写到九品中正制,最后重点写现在的科举制。
而重点中的重点,则是主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以及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和根源,为开办义学,让寒门学子也读得起书做铺垫。
不用说,这篇文章的最终定型,也是经过了郑经的润色和修改。
这弄得德王爷忍不住怀疑,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总编,他这个总编是不是有名无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