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地位-《大夏状元郎》


    第(2/3)页

    如此看来,还真是不能轻视他啊!

    阮留之收了收心思,专心欣赏起报纸上的文章来。

    三绝公子的那几首心思就不必说了,早在涡阳,他就已经得知了郑经三绝公子的身份,并且也认可了他在诗词方面的才华,而现在报纸上的几首新诗,也没有让他失望,让他看过之后又是暗暗赞叹不已。

    论诗词水准,我都略逊他半分!

    他如此评价道。

    很快他就知道为什么自愧不如了,因为他看到了那篇《诗词之道:源自灵魂的美》。

    “诗人必定是灵魂的旅者,他们见多识广,对天地万物及人类的情感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他们能读懂春的暖,夏的热,秋的悲,冬的凉,也能读懂河流的善,山川的博,大地的情,还有女子的多愁善感……”

    这写得很妙啊!

    “诗词有很多种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悲情主义等等……”

    原来诗词竟然还可以这么分?

    “诗词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情感,美在韵律,而其最美之处,在于向世人传递一种人间罕见的虚幻之美,这种虚幻之美,能让人如痴如醉,能让所有人皆向往之……”

    这很有道理啊!

    “一个好的诗人,必须得保持一颗赤诚的心,而对于财富和仕途的过于热衷,又会让那颗赤诚的心受到污染,也因此再难写出让大家都认可的好诗,人在成名之后,一旦对名利有了向往之心,就佳作罕出的原因。”

    这就是我近些年来罕有佳作出现的原因?

    ……

    阮留之一边看,一边不停地感慨着。

    然后他很快就被大家的话题所吸引住了。

    阮留之和陈乾的到来,并没有太过于影响大家目前正在进行的工作,当两人开始读样报时,大家又围绕起报纸发行的话题讨论了起来。

    先是印刷数量的问题。

    “先印个一万份吧,不够了再加印就是。”

    做决策的自然是郑经。

    虽然办报是群策群力,可最终掏本钱银子的是他,因此这事还非得他来拿这个主意不可。

    别以为一万份少,事实上,在这个年代,纸张实在是太贵太贵,郑经稍稍估算了一下成本,按照一份报纸八张十六页来计,光是纸张的成本,就会去到三钱银子左右,再算上其它成本,估计要去到四到五钱银子。

    一万份,成本就要去到四五千两银子,要是销量不行的话,他也玩不起。

    那一万份算多吗?

    按理来说,不算多,整个会宁两百万人口,约三十万户,中等以上富裕家庭约有四到五万户,再算上往来的富绅士子等,一万份理应不成问题。

    在这个没有竞争的年代,要是连他所办的报纸,一万份都销售不出去,那就没折腾的意义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