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你的苦恼,我的财富-《大夏状元郎》


    第(1/3)页

    阮留之没想到,已经卡了自己好几年的穷理境,竟然在郑经的一番点醒之下就这么破了。

    为什么会这样?

    在成功突破到访真境之后,他还在思考这一问题。

    换做是徐玄机,在成功突破之后,肯定不会再为这一问题去烦心,但阮留之却是不同,他必须得认真去反思、总结。

    之所以有这样的区别,原因在于,徐玄机重术,而阮留之重道,换句再通俗一点的话来理解,那就是徐玄机相当于道家的工科,是偏应用实践的,而阮留之则相当于道家的理科,是偏学术路线的,因此在突破过后,他还得进一步深入总结,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毫无疑问,他之所以能突破,是因为在郑经的点醒下,让他对欲望之道有了新的理解,因此反思和总结,也还是得围绕这一点来。

    说起来,关于欲望这一词,道家的主张里其实是有些矛盾的。

    比如说,《道德经》的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主张的就是控制欲望。

    又比如说,《道德经》的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还是在主张控制欲望!

    可另一方面,《道德经》里又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欲望又属于人的天性,那不是该顺其自然吗?

    这确实相当的矛盾。

    也正因为矛盾,这一问题才困惑了他很久,让他被卡在穷理境上好几年。

    而现在郑经却告诉他,欲望,并不需要控制,需要控制的,是欲望驱使下的行为,行为合道,同样也不需要控制。

    这样一解释,确实就通了!

    细细思索过后,阮留之终于理顺了自己的思路。

    那接下来就是再次去面对郑经了。

    当然,这是第二天的事。

    “留之先生,恭喜。”

    第二天两人一见面,先出声的却是郑经,这让阮留之稍稍有些羞愧,连忙回道:“愧不敢当,浪之,还是请你把先生二字去掉吧。”

    此时的阮留之确实稍稍有些羞愧,要知道,他之所以能破境,全靠郑经的点醒,因此理应是他感谢郑经,甚至是他奉郑经为先生才对。

    郑经倒是无所谓,但既然阮留之这么一说,他也不矫情,问道:“哦,那我就称你为留之兄?”

    新的称呼就这么定了下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