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也就是小半年的时间,原先歌舞升平的吴会两地,隐隐有着向当年汉中乱象发展的趋势了。 而导致这些的原因——或者说元凶,说出来,大部分人可能都很难想象。 那就是孙权。 此刻的孙权,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叫做当众演讲。 —— “乡亲们,同僚们!你们难道甘愿一直受到士族随意的压迫吗?” “你们难道没有看到,张昭他们正在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轻易地操纵着盐价,肆意的增加税收——曾经只卖三钱一斤的稻米,如今在他们的加压之下,已经涨到了五十钱一斤!” “这样的生活,难道是你们想要的吗?” 站在高台之上的孙权,很难想象在半个月前,他还是一副借酒消愁的样子。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孙权已经从一个无所适从的酒鬼,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慷慨激昂的演说家。 这三天的时间,他在吴郡城中搭建了数个高台,通过陆逊等人张贴告示,或者干脆口口相传的方式,聚集了近乎是吴郡城七成的平民老百姓。 人头攒动的平民老百姓,拿着陆逊派人挨家挨户送上的名为“传单”的东西,一个劲的挤着向前,就为了听台上的孙权为他们发声。 “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要原来的日子!” “我不管什么张昭士族,我只要能吃饱肚子!” “没错!我们只要填饱肚子!现在我们家中已经很多天没有吃上稻米了,仅能以粟麦野菜充饥,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活不下去了!!” 今天的孙权,穿的十分朴素,但身上却披着一个相当惹眼红肩带,上面写着非常明显的几个大字——我是孙权。 而且因为知道很多人并不识字,台下还有很多所谓的“托”在不停地给不明所以,只是过来凑热闹的百姓科普台上的人是谁,他正在讲什么。 这样的效果,不能说很好,只能说效果绝了。 人是群居动物,所谓乌合之众,其实是很形象的描述了大部分人的行为。 只要有人煽动,群众就很容易会向着煽动的方向去行动。 而情绪,自然也会被调动起来。 人们此刻因孙权慷慨激昂的宣讲而变得同仇敌忾,咒骂声,声讨声不绝于耳,人们心中的矛头不觉间已经齐齐指向了不作为的张昭等人。 但孙权的话还没说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