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人才(二)-《虎妻》
第(2/3)页
烧一壶热水,做点简单的饭菜,也不收贵,就那么几文钱,总是使得的吧?
实在没钱,拿草药布匹粮食,或是针线活交换也行。
所以,宁州书馆邻近,开始变得一地难求。
这事许惜颜早有预料,但出乎她意料的是,不少百姓因此,动了迁户的心思了。
尉迟牡丹这日特意上门,便说起此事。
“……是杨家的亲戚,听说咱们这儿可以免费看病,杨静就去叫了老家的人来。这事我倒跟他说过,也要叫咱尉迟家的亲戚。但老家的叔伯们都挺明理,说身体还算硬朗,如今家里也过得,就不来添乱了。也就杨家的人没皮没脸,硬要来占便宜。如今住在我家,还挑剔吃喝来着……”
许惜颜还没动作,阿织轻轻咳嗽一声,尉迟牡丹瞬间意识到自己扯远了,赶紧又说回正题。
“他们见寿城孩子上学不要钱,就想把户籍迁来。我原是不同意的,可杨静说,他们都有把子力气,也能种地。这回帮了他们,日后给我们种地肯花心思,到底比外人强。且也不仅是他们,象咱们尉迟家,还有萧家,出了这么大力,怎么就不能迁几户过来?若能在宁州书馆读书,总比外头强些。我听着倒有些道理,才来郡主跟前说一说。要是我说得不对,您可千万别生气。”
许惜颜没生气。
相反,尉迟牡丹说的,她已经想到了,还跟萧讷和尉迟圭都商量过。
萧家想培养几个读书人,肯定是要送孩子来寿城的。
尉迟家想要后继有人,也必须走同样的路子。
读书,功名,永远是平民上升,绕不开的路。
否则就只能是昙花一现,过了尉迟圭这一二代,就整体没落。
但许惜颜原先估计的是,宁州书馆还得办个五年十年左右,才能渐渐吸引百姓移居。
却没想到,这刚开张就有动静了。
“难怪老人说,种下梧桐树,就不怕引不来金凤凰。”
尉迟圭回来听说,如此感慨。
真没料到百姓们对于读书识字,改变命运的渴望,如此强烈。
许惜颜没想到,他也没想到。
他最近一直忙着出关市粮买马的事,都没关注过这些。
许惜颜跟他一提,他才赶紧让底下人去问了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