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兵临应天-《永乐之盛》


    第(2/3)页

    仔细想想,从建文登基,到现在建文二年,他们已经夹着尾巴够憋屈的。

    如果不是朱棣起兵,朝廷有些怕了,停止削蕃动作,难说他们不会被早早的安排罪名,投进京师的大狱。

    这次朱允炆想要议和,还派人拉拢诸藩王去劝说朱棣,但这一做法没起到作用,他们反而念起朱棣的好,心里慢慢倒戈。

    朱允炆这两年提升文官,忽略武将,打压勋戚,还将皇室王爷的心伤了个干净。

    君拿臣当手足,臣才会如手足一般辅佐君王,朱允炆把武将当做犬马,武将自然只把他当个没有情义的皇帝。

    大明许多武将都是北伐中靠着战功一点点的积累上来,走到了今天的位置,没有什么怕死的。

    只是朱允炆重文轻武忽略了出生入死的武将。

    再说皇室藩王,除了几个胆小的,其他的藩王没有一个进京来勤王,只能说明朱允炆连亲叔叔都搞得叛离。

    从朱棣弱小再到朱棣屡次胜仗南下,没有藩王站出来,这已经是搞得大家对朱允炆有了意见。

    今年又不断的想要和方孝孺恢复周礼,井田制,不少文官武将十分不满。

    朱棣很快将朝廷送来的议和信给成渊看,经过这一路指挥,他很相信成渊。

    “王爷,不能议和。”成渊指出文官搞得文字圈套,摇头道:“不需要答应他们分天下,这是文官想给王爷戴上反贼的罪名。”

    朱棣道:“本王也想到了,如今该怎么去做?”

    成渊看了信,示意朱棣给朝廷回复,道:“王爷,其他的话你不要多说,只说我们是奉天靖难,要诛黄子澄和齐泰,练子宁这些奸臣。”

    “小子,有道理。”朱棣寻思良久便提笔写下自己只要求诛杀奸臣的事情,也不要割地,什么都不需要,只要奸臣死。

    并且拒绝与朱允炆议和。

    信很快被带回皇宫的御书房。

    朱允炆看到朱棣拒绝议和后又瘫软下来,无奈的道:“这……该如何是好?”

    他现在已经处于慌乱。

    众文臣武将看到朱允炆这样也低下了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