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9 修路-《致富从1978开始》


    第(2/3)页

    一时间,无论是工地还是田坝,都是红旗招展,修路成了四队生产队社员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每天早上大队院场里白杨树上大喇叭响起,社员们都拉着铁锹,扁担、竹筐陆陆续续赶到村前。

    放线、挖方、伴土......干的热火朝天。

    整个厂房建筑是请县建筑公司承担,而厂房设计则完全仿照朝阳缫丝厂的生产厂房,是由当初帮忙编写项目规划书的朝阳厂那个技术员承担。

    他叫郭淮,四十岁出头瘦瘦的中年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有瓶底厚,喜欢穿灰色的确良短袖,很有知识分子的派头。

    不过人家确实是知识分子,五十年末金陵农学院毕业,本来是在省城农业研究所工作,后来被下放到农村,最后又安排在长西的朝阳缫丝厂工作,一干就是十年。

    对于这种人,卫向东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跑到公社邮政所破费将近十块钱的电话费,和刘德胜磨叽了好长时间,差旅费这边掏,才将本人请来,专门在生产队腾了一间房子安排下来,由队上饲养员张大贵专门负责他的一日三餐。

    郭淮话不多,但做事很认真,每天冒着烈日泡在工地上,卫海涛兄弟倆都很佩服。

    时间很快到了九月底,天气凉了起来。一座长66米,宽28米的厂房拔地而起,到最后的防水处理阶段。厂房前面的土路也基本修好,在朝阳缫丝厂实习两个月的三十名女工也胜利返回,只等开工。

    这天下午,卫海涛去大队学习,社员们都开始忙着去桑园摘桑养秋蚕,路上安静下来,卫向东就带着卫小毛转到厂房那边,看有没有事情要处理。

    这时候带着头盔的郭淮匆匆向这边走了过来,脸色显得不太好看。

    “郭工,工程出了啥问题?”卫向东急忙问道。

    “工程没问题,你们修的路有段质量不达标。”

    “怎么回事?”卫向东有些惊讶,郭淮是不负责道路工程质量的。

    郭淮说起了原委。

    原来今天中午放工回去吃饭的时候,郭淮走在快要修好的土路上特意查看了一番。

    生产队资金紧张,这五百米长的路没法用水泥硬化,而是采用传统的石灰土做基层。

    为了省钱连压路机都没用,硬是靠人力用石轱辘将路面压出来,这很容易导致某些路面碾压不够结实。

    果然,在三百米处有一段将近二十米的路段,石灰基层铺筑及碾压都没达到标准。
    第(2/3)页